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系统思想为指导,综合应用区域地理学、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通过研究东道国ESP系统、投资主体OIL特征及国际环境对国际生产资本地域运动的影响,揭示国际直接投资结构的动因机制及其传导路径。拟在丰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内容,拓展人文地理学研究范围。 本文在概括总结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态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及其传导路径。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系统是多个经济活动主体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活动的结果,其形成的动力来源于东道国ESP、投资主体OIL及母国政策的合力,并不仅仅是投资主体或东道国单方面活动的产物。若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东道国ESP系统特征决定东道国吸收外资能力的大小,包括对外资的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而投资主体OIL系统特征则决定投资主体对外投资能力的大小,包括对外直接投资的供给规模和供给结构;东道国ESP系统与跨国公司OIL系统矛盾运动的结果决定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的基本特征;上述两二子系统矛盾运动的方向决定了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国际环境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流向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以上述观点为基础,通过分析动力结构,建立国际直接投资动力机制理论模型,得出如下重要结论: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是由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体制因素以及决策者的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下国际生产资本跨国流动动所形成的非线性、多回路的复杂巨系统。它具有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等一切特征;决定特定时空条件下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特征的是由投资存量、撤资流量、撤资利润、投资成本、投资流量、投资存量所组成的正反馈环,它是一个不稳定系统,具有自增强作用,由此决定了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系统具有动态性;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系统不断变化的灵敏参量是投资/撤资流量。换句话说,只有投资/撤资流量能够改变国际资本地域运动的状态特征。同时,投资/撤资流量也是人为控制国际资本地域运动的政策杠杆作用点,影响投资/撤资流量的因素具有多元性;按期望目标,东道国通过改变自身的ESP系统、投资主体通过对O、L、I进行不同的组合,均可以影响投资/引资流量,从而达到调控国际生产资本地域运动的目的。在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因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合力的传导路径——区位选择、产业投向和投资方式选择进行了具体剖析。分析了区位因于、区位优势、国际生产类型对外资区位选择的影晌,指出显著因子、障碍因子、区位优势的层次性对国际生产资本地域运动的具体影响,井划分了国际生产类型;分析了企业选择与产业选择的区别,指出技术因素、资源因素、产业政策和外资政策、目标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及进入壁垒等对外资的产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并只体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的部门分布;构建了外资进入方式选择的分析框架,从不同层面重点研究了影响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的因素。速度、获得Btin企业的战略资产、母国和东道国社会结构相似度、资本市场自出度是跨国并购的决定因素;而跨国创建的决定因素则为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权、目标行业特征等。 在实证研究中,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为个案,对前述理论进行具体印证。从梯级开放战略与中国外资东多西少的空问分布格局、产业政策与外资产业投向、开放进程与投资方式的变化三个方面,论证了转型变量是20多年来影响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的关键因素。预测了加入 W’TO后 5年内中国 ESP系统的变化以及外资结构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卜,并对如何促进外商向西部投资提出政策建议,即制度创新是根本,一定时限的政策支持是关键等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