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但与此同时,人们逐渐发现个体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已成为现代人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之一。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育忽视合作而过于强化个人竞争,因而造成过于追求个体目标,产生“排斥性的相互依赖”,即一个人的成功同时意味着其他人的失败,一方目标的实现实际上阻碍了另一方目标的实现。如何能使群体内的个体目标表现为“促进性的相互依赖”,即个体之间只有通过相互促进、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完成群体目标,一方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另一方目标的达成。这样的情境必将促使学习者勇于承担个体责任,通过合作与沟通,在和谐的心理氛围下实现知识的共同建构。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国内外倡导的一种教育理论和实践。其主要理论基础包括群体动力理论、动机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在各个教学要素中以及在学生知识建构中的作用。它不仅追求教学的学术性目标,而更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包括个性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改变垄断课堂的传统定位,逐渐成为任务设计者、促进者、参与者、中介者和评价者,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即被认为是成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把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把个人竞争改为小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 本人从2004年2月至5月在所授课班级进行了一次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行动研究,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该方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问题;该方法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改变的有效性问题;以及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与行为变化。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特长风格等把全班同学分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13个学习小组,并分层次、有重点、有区别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会他们一些合作技能。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不仅要让小组内每位同学承担起个体责任,而且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在评价学生成绩时,引入了“基础分”和“提高分”的概念,使得过程评价的目标,“人人进步”的理念得以实现。 通过一学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和收集相关数据,本研究发现:在目前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