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基础理论为导向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进行综述性研究,总结主要农产品认证种类、特点、认证标准与发展现状;总结部分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认证现状与先进模式,从而为完善我国农产品认证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以2003-2013年我国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数量、代表种类与农产品出口额进行实证研究,充分说明认证对促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围绕认证体系、监管部门、认证机构和企业提出完善农产品认证的相应对策与建议,为完善我国农产品认证制度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历史文献法,在对相关基础理论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概述中,运用历史文献法进行综述性研究;对比分析法,对比部分发达国家农产品认证制度的先进经验及管理模式,对比各国在各自制度演变过程中的差异,将零散化的知识与理论形成系统性的框架。统计分析法,本文的第五章运用该方法对认证产品数量与出口贸易额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两者之间存在高度依赖,从而说明认证的重要性。最后是案例分析,在本研究第六章运用案例分析法更加生动形象地反映目前认证所存在的问题。结果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在我国蓬勃发展,各项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以产品认证为主、管理体系认证为辅的局面。产品认证方面,以无公害、绿色认证为主流,有机认证为补充;管理体系以ISO22000为主,HACCP与GAP为补充。国外农产品认证注重法律与标准体系建设,在保证国内市场基础上对国外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产品与管理体系认证均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出口贸易方面有重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也存在制约发展的问题并亟待完善,其中包括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认证交叉、管理部门重叠、责任意识淡化;认证机构虚假作为扰乱认证行业秩序;企业本末倒置等现象。结论完善我国农产品认证要齐头并进、多管齐下。首先要明确认证形式与定位,优化认证体系并完善相应的法律基础建设;其次监管部门要厘清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加快推进认证与追溯的衔接能力,保证长效化的监管机制;再次认证机构要加强行业自律性,不断提高自身的软硬件能力,要创新鼓励并引导认证企业实现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通过认证逐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