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风琴在小学唱歌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以西安市凤景小学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5249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和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所以我们应集众家之长,汲取好的音乐教学方法和理论,为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添砖加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也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也在不断创新课堂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1)中的知识与技能中也提到:“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音乐教育分为唱歌、器乐、欣赏等板块。音乐唱歌课板块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属于“感受与欣赏”领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探究和学习在唱歌课中的方法非常有必要。随着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器乐教学越来越重视,西安市凤景小学音乐组教师也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本学校的学情,觉得开展将口风琴引进音乐课堂,并秉承让孩子们在小学毕业时能够有一项特长,能够会一样小乐器,能够吹奏自己喜欢的歌曲的理念。在口风琴进音乐课堂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关于口风琴运用在小学唱歌课中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将口风琴的学习与课本结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唱歌课的活动,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音乐课堂中,发挥自己所长,为学生喜爱音乐和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基础。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论述了选题依据、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论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音乐的心理特点,以及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各学段的目标分析;为后续章节论述做准备,因为在小学各年级唱歌课中开展口风琴教学需要根据学情以及学龄特点来制定学习计划,第三章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论述口风琴在唱歌课中运用的积极意义;第四章论述了西安市凤景小学口风琴教学现状的调查和笔者在唱歌课中运用口风琴的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展示和总结,以二年级课程《乃呦乃》和五年级课程《白桦林好地方》为课例进行教学过程详述;第五章阐述口风琴在唱歌课中的运用思考及建议。本文创新点在于:在唱歌课中融入器乐教学,首要任务是将唱歌与器乐两者之间进行较好的协调,使得学生能够自然的过渡,从而学习好当堂课的歌唱曲目,能够通过器乐为他人伴奏,提升音乐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音乐素养,让传统的唱歌课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不仅在音乐课堂中学习唱歌,还学会与他人合作,掌握一门小乐器,锻炼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提升对器乐学习的兴趣。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被运用广泛,但是在唱歌课中如何运用的教学案例和可参考依据较少,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口风琴在小学唱歌课中的运用进行案例分析和总结,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可以在唱歌课中实践的帮助;以期能够使口风琴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的更加具体和细致,让小学生的口风琴与唱歌水平都得以提升。
其他文献
我国实行课程改革已经十年有余了,这是一场从中央到地方基础教育领域同时进行的整体变革,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基础。但改革并不是一直顺利的,由于我国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因而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以重庆市丰都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着重于讨论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音乐课程为出发点,调研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丰都中学在音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其如何及时解决,提出建议并制定解决方案
“听”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校也非常重视“听”的教学。然而,目前在我国,听力是很多中学生的难点,且很多中学生对听力学习兴趣不大。目前,很多一线教师都意识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很重要,但是大部分教师拘泥于之前的旧方法,即听写单词,让学生跟读课文,做习题等等。虽然老师们下了功夫,做了功课,但是效果不理想。本文通过改变听力练习方式,采用语篇听写,希望改进目前的听力教学方式,希望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
古风音乐是目前中学生群体中最受欢迎的音乐之一。这种音乐在风格上融合了新民乐、新雅乐、中国风的特点,在音乐中大量使用诗歌体、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再配合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方式,并适当的加入情景对白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审美性与研究价值。当前对于古风音乐的研究成果丰富,在古风音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研究、古风音乐歌词的语言学研究、古风音乐的传播与推广研究、古风音乐歌词的文化内涵研究,以及古风音乐歌词对文化的传承研
坚定文化自信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文化建设部分的关键词。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一直深受关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让学生能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研究者和教育者不断寻求改善民族音乐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让优秀
在国家对基础阶段美育教育越发重视的大背景下,全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美育教育也随之开展学校普及活动,艺术课程的改革与研究显得愈发重要,器乐教学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提琴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富有很强的旋律和乐感,深受人们喜爱,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乐器。在国内艺术大环境下,小提琴的学习日渐普及,而在学生人数众多、高水平的艺术教师仍不足的情况下,仅靠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大量琴童的
唱歌作为音乐中一种比较直接的表现形式,对于情感的表达也比较直白。在目前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唱歌教学已经成为了小学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审美、音乐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具有核心的作用。情境教学法在唱歌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很好提升唱歌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情境教学法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强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营造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以提高学生
戏歌,简言之就是戏与歌的结合,是作曲家们以民族声乐的唱腔体系为支撑,摘取或模仿传统戏曲中较为有特色的唱腔或部分乐段作为歌曲的基础,再通过精心改编,充分展现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魅力创作的声乐作品。戏歌将戏曲与民歌结合,以更加通俗的方式传播民族文化,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而戏歌相较于其他类歌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唱腔的特殊性。关于戏歌唱腔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在大部分文献中,一般都是只提及唱腔里极小的一部分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艺考这条道路,“艺考生”这个群体广受社会关注,但艺考生的培养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亟需解决,故文章以四川双流艺体中学钢琴艺考生教学为研究对象,基于双流艺术高中教学情况的调查,归纳总结出钢琴艺考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文章首先对成都市双流艺体中学的师资队伍、硬件设施、课程设置、教学情况、钢琴艺考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对一些多年带钢琴艺考生的有着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井喷的趋势,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为我国文化教育的优化与健全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从而也促使我国的文化教育水平获得了不可小觑的提升。近年来,我国的中职音乐课堂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中职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难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因此相关人员对中职音乐课堂进行理性地“求变”也成为了大势所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本文致力于研究几种不同风险模型的破产理论,主要考虑带干扰经典风险模型和延迟更新风险模型的破产理论,并推广了更新风险模型,最后研究了一类特殊的更新风险模型-Erlang(n)风险模型的破产理论。 第一章,绪论部分,是预备知识。首先介绍了文中涉及的几类风险模型。第二节介绍了轻尾和重尾分布,并简要讨论了他们的区别。最后列举了破产理论的一些经典结果,提出了研究设想和要解决的问题,并阐明了其理论意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