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文电影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影视翻译因此不可或缺。而据笔者2003年所做的调查,有89.2%的观众都对影视翻译流露出不满情绪。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双频的大众传播艺术。所以,影视翻译较之文学翻译,有着更为复杂的特点。而由于种种原因,影视翻译的探究在国内外又被忽视。 本文立足大众传播理论,尝试性地提出了影视翻译的过程模式,探讨影视对白的英译汉,提出了“译制片译者是自然说话人”(the dubbing translator as native speaker)和“字幕片译者是节俭主义者”(the subtitling translator as economist)两个观点,旨在强调影视翻译应当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的原则。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首先借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描绘出大众传播过程,并分析了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然后详细分析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和“传者守门人理论。”指出传播者应当致力于使这两个理论并驾齐驱来指导大众传播过程,传播者在实现自己的传播目的时应以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为中心,受众的使用是传播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第二章论证了大众传播理论运用于影视翻译的可行性并描绘出影视翻译过程模式,分析影视翻译过程,详细分析了影视语言、中国观众的特点。 第三章理论结合实践,探讨影视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提出影视翻译的总原则,即受众本位原则。从影视翻译较之文学翻译的不同点,大众传播以受众为中心的观点以及翻译理论中的“受众设计”三个方面论证影视翻译应当以受众为中心。提出并详细分析了其分原则:译者把握观众、对影片形成“格式塔”意象后,本着易懂原则、口语化原则来进行操作。在讨论易懂原则时,从语言学和文化两个层面分析了影视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作者主张,影视翻译在语言学层面上采取归化法;在文化层面上归化或异化则依据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距离,受众的接受程度而异。随后又分别探讨译制片和字幕片的翻译策略。针对译制片,提出了“译者是自然说话人”的观点,指出翻译时要遵循自然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策略。针对字幕片的翻译,提出了“译者是节俭主义者”的观点,翻译时要遵循简练原则,具体讨论了省略的策略、标点符号的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