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是指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的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认同、配合、适应、作用的过程,最终使得外来人口成为事实上的城市移民,实现社会和谐目标。早在1890年代,以美国社会学家Park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就开始对从欧洲来到美国的新移民的工作和生活适应进行了研究。关于国际移民社会融合的研究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城市化及人口迁移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学者把“社会融合”概念主要引入到外来人口的研究中。而社会融合领域的研究尚处初步发展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聚集了全国超过20%的外出务工者。针对该区域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无疑是解决我国城市化问题的有益探索。本研究立足人口学学科基础,定位于探索性研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旨在进行社会融合的本土化研究。以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为研究对象,共开展了两期专项调查,第一期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的外来人口,共取得1647个有效样本;第二期调查了广州、深圳、东莞3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共取得660个外来人口有效样本,748个户籍人口有效样本。此外,还进行了14个外来人口和13个户籍人口的个案访谈,作为分析的论据资料。采用这两期专项调查数据,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从构建和验证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指标体系出发,最终确定了研究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综合指标体系;其次,以构建的社会融合得分为变量,衡量外来人口整体和不同群体的社会融合状况,并从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人口结构变动和户籍人口的态度两个方面来判断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趋势;最后,在分析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纳入群体分析视角,探讨人口、家庭和结构这三个因素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作用。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第一,引入心理学量表可以完善社会融合的测量;第二,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第三,纳入群体研究视角有助于深入分析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第四,探讨不同代际的社会融合研究中,不能简单的把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作用假定为一致的,年龄与代际比较来看,社会融合存在更多明显的差异是在年龄方面,而非代际方面;第五,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关系,还未出现普遍的矛盾与冲突。户籍人口对外来人口的排斥呈现“区别对待”特点;第六,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是一种选择性融合,属于一种“多向分群体融合”。由此,得出促进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建议对策是:明确经济融合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经济水平;搭建交往平台,关注心理疏导;注重群体差异,分群体促进融合;改善社会福利,去掉“不公平”帽子;建立培训机制,切实提升个人能力;发挥社区基层组织作用,培养市民意识。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较系统地构建和检验了社会融合的测量指标;(2)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尝试把人口学、社会学、心理学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进行了结合;(3)较为完整地研究社会融合。不仅涉及到外来人口自身,还涉及到流入地的户籍人口;(4)以群体分析为切入点,围绕群体来展开研究;(5)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初步提出了外来人口的“多向分群体融合”观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1)数据受限,有待于展开深入的纵向研究;(2)多种数据的整合问题;(3)模型的探讨不够深入;(4)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是否适用于其他外来人口聚集区域;(5)针对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群体间关系的研究有待深入;(6)以岭南文化为背景的文化融合分析有待于进一步完善;(7)“多向分群体融合”概念有待于进一步梳理、具体和明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