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0月~2002年9月期间,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对6只赤麂进行了活动规律和家域的研究,同时结合直接观察法、采食痕迹估计法、固定样线法和网捕法对赤麂的食性、生境选择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一共记录到赤麂的取食地817个,取食的植物达到215种,隶属58科。其中木本植物114种,草本植物95种,蕨类植物6种。取食频率超过0.01%的植物主要集中在25个科中(占总科数的43.10%),计55种(占总种数的25.58%),对这些种类的取食频率达到总取食频率的89.23%。通过对旱季和雨季赤麂取食植物的配对T检验表明,在旱季和雨季赤麂的食性存在极显著差异(t=2.315,P<0.001)。从取食部位看,赤麂属于以嫩枝叶为主的植食动物。 2.赤麂的活动基本上属于晨昏型,但不同个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基本上都表现为晨昏有2个较为明显的高峰,其中M3、F1、F2和F3表现的尤为明显。通过对5只赤麂旱季和雨季的活动节律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F3存在极显著差异,F2和M3存在显著差异。6只赤麂的月活动节律水平都在90%以下,通过多重比较中的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表明旱季和雨季的各月份间差异显著,雨季不同个体的活动率要高于旱季。单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表明,同一月份不同个体的活动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同一个体不同月份的活动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赤麂在旱季的全年昼夜活动比例为54.59%,雨季为61.57%,通过对旱季和雨季赤麂的全年活动节律配对样本的T检验表明二者存在极显著差异。旱季雌性的昼夜活动节律稍高于雄性,雌性具有相对明显的高峰;雨季雌雄的昼夜活动节律较为接近,节律性均不是特别明显。通过对旱季和雨季赤麂全年昼夜活动节律的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得出,赤麂的活动节率与月平均降雨量、温度、相对湿度之间不相关。 3.赤麂的取食生境选择,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旱季前8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超过80.00%,第1主成分中地形因子最重要,第2主成分中地表因子最重要,第3主成分中空间因子最重要,第4主成分中覆盖因子最重要,配对T检验表明,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在植被类型、乔木密度、乔木种类、灌木基径、草本种类、草本生物量和人为干扰上差异显著;雨季前7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84.10%,第1主成分中植被因子最重要,第2主成分中灌木因子最重要,第3主成分中地形因子最重要,通过配对T检验得出,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在乔木胸径、乔木树冠直径、灌木密度、灌木覆盖度、1m以下当年生枝、灌木种类、草本高度、草本生物量、距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和隐蔽级上差异显著;对旱季和雨季取食生境中的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乔木密度、乔木种类、灌木高度、灌木覆盖度、草本种类、距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距离上差异显著。 4.赤鹿的卧息生境选择,旱季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超过了80.00%,第1主成分中植被因子最重要,第2主成分中草本因子最重要,第3主成分中地形因子最重要,第4主成分中空间因子最重要,配对T检验表明,卧息生境的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在植被类型、乔木树冠直径、乔木密度、灌木距离、灌木基径、灌木覆盖度、草本高度、人为干扰距离、坡向、坡度和隐蔽级上差异显著:雨季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超过80.00%,第1主成分中植被因子最重要,第2主成分空间因子最重要,第3主成分中地形因子最重要,配对T检验发现卧息生境的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在植被类型、乔木密度、灌木距离、灌木高度、灌木基径、灌木覆盖度、lm以下当年枝、草本覆盖度、草本种类、草本生物量、距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坡向和隐蔽级上差异显著;独立样本的T检验表明,在旱季和雨季卧息生境中植被类型、乔木距离、乔木胸径、树冠直径、乔木种类、灌木距离、灌木高度、灌木基径、灌木覆盖度、lm以下当年枝、草本高度、草本覆盖度、草本种类、草本生物量、距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差异显著。 5.赤魔的家域在早季和雨季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叠,重叠的大小因个体而异,雌性的重叠程度高于雄性,在核域上早季和雨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在性别方面的差别并不显著。赤鹿家域为6.68 hmZ,其中雄性为7.77 hmZ,雌性为5.78 hxnZ;早季为7.55 hmZ,雨季为5.64 hmZ。早季雄性为8.45hxn“,雌性为6.“hmZ;雨季雄性为6.74 hmZ,雌性为4.%hmZ。核域为0.44 hmZ,其中雄性为0.42 hmZ,雌性为0.46 hmZ;旱季为0.47 hmZ,雨季为0.41 hrnZ,早季雄性为0.45 hrnZ,雌性的为0.50 hmZ;雨季雄性为038hmZ,雌性为0.43 hmZ。对家域的早季和雨季的配对T检验,表明旱季和雨季的家域大小差异显著(户5.670,P<0.01),早季和雨季核域的大小差异不显著(拼1.429,P>0.05)。通过对雌雄的独立样本的T检验表明,雌雄的家域大小差异显著(t=2.271,尸<0.05),雌雄的核域大小差异不显著(t=一0.757,尸>0 .05)。 6.保护区内赤鹿的数量为768.49士47.62只,种群密度达到58.50士3.6只/kmZ。其年龄结构表现为成体所占比例最高,为 62.50%,亚成体为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