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具潜力的新生代照明和显示技术。基于有机材料的OLEDs,可以通过溶液成膜方法,如溶液旋凃、喷墨打印、丝网印刷等低成本技术实现,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白光OLEDs距离商业化生产应用还具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溶液方法成膜制备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如多层结构膜层互溶问题和电荷注入高能级势垒问题。星形多臂结构材料由于具有三维支化、单分散性、结构明确以及更好的溶液成膜性等优点,因此在实现OLEDs产业化中极具潜力,也因此成为相关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利用星形多臂结构材料适于溶液方法成膜的优点,主要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由于星形多臂结构材料存在分子聚集引起激子淬灭的缺陷,我们用染料掺杂主体材料的方法优化器件发光性能,制备出亮度高达19900 cd/m2,电流效率为10.1 cd/A,起亮电压低至3.5 V的高性能绿光OLEDs器件。将红光材料运用同样掺杂方法进行优化,制备获得了性能优越的红光OLEDs。并且在降低掺杂浓度的基础上,使得主客体材料之间能量传输不完全,获得性能较好的白光OLEDs。最后用红光材料掺杂蓝光材料制备白光OLEDs器件,不断调节红、蓝光材料的掺杂比例,使器件的发光符合白光OLEDs的色坐标(0.33,0.33)。最终我们制备得到了光谱纯正、发光性能优越的白光OLEDs器件。2、相对于掺杂白光OLEDs,单分子材料白光OLEDs具有制备简单、光谱稳定等优点。我们将自主设计的单分子白光材料,运用溶液方法旋涂成膜制备单分子白光OLEDs。通过对制备完成的白光OLEDs器件进行光谱和发光性能测试、红绿蓝三种色光发射峰的强弱对比,以及器件发光CIE坐标与纯正白光的CIE坐标(0.33,0.33)对比,不断设计优化单分子白光材料分子结构上红绿蓝三色基团的质量比例,我们合成了性能优越的单分子白光材料。白光OLEDs器件在10 V电压下,发光CIE坐标为(0.326,0.328),属于纯正的白光。器件起亮电压为6 V,最大亮度为3300 cd/m2,电流效率为1.3 cd/A。3、有机层材料与电极之间高的能级势垒依然是OLEDs实现商业化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分别用P型掺杂剂和N型掺杂剂作为OLEDs器件的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进行研究,以达到增强载流子从两极向发光层注入的效果。随着P型掺杂的浓度上升到5%时,器件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最大亮度高达12257 cd/m2,电流效率高达3.04 cd/A。与参照器件对比发现,P型掺杂作为空穴传输层之后,OLEDs器件的空穴注入得到明显的增强,大大提高了OLEDs器件的发光性能。当N型掺杂浓度为10%时,器件的起亮电压降低至4 V以下,比常规结构OLEDs器件的降低了1.5 V左右,亮度约为7087 cd/m2。N型掺杂作为电子传输层可以大大缓解阴极材料与发光层之间的界面能级势垒,增强电子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