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经数十年,诸多在华汉语短期强化项目各有所长,教学模式也由最初的明德模式渐渐发展为适应各自项目特点的个性化模式。模式由单一化演化为多样化,说明汉语短期强化项目拥有广阔的前景,同样也反应出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汉语仍然为许多外国人所推崇。借此契机,汉语短期强化项目更是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异彩纷呈的汉语短期强化教学领域,难免会出现以利益为驱使而随波逐流的低质量汉语短期强化项目。本文意在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暑期项目(简称CIB)的教学模式的梳理,探讨有效的汉语短期强化项目应该是怎样的教学模式,以期对国内该领域的教学有所借鉴。汉语短期强化项目的教学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多以外国学生为主,在汉语环境中,以沉浸式教学为教学基础,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强化教学,教学目的是培养他们以听、说为主要技能知识,并且在短期内能够达到与中国人日常交流的水平。我国的汉语短期强化教学是从1978年北京语言大学(原北京语言学院)开办第一期短期对外汉语进修班开始的,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国的汉语短期强化教学在经过长期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综合现有的文献、论文以及教学实践,我国汉语短期强化教学可以归结为:在4到20周的时间内,通过强化速成的手段,借助有针对性的教材,设立特色班级,以达到主要为提高汉语听说能力的教学。大多数汉语短期强化项目都采用的是“明德模式”。为了研究在华北美汉语短期强化项目的教学模式,需要找一个采用“明德模式”教学方法项目为范本,再结合其他类似项目的特点,来总结这种项目的有效教学模式。本文以CIB项目为研究范本,研究数据为教案和学生问卷。其中,教案由二、三年级的任教老师提供,调查问卷是本人在项目结束前发放的,范围涵盖了各个年级的CIB学生。本次调查问卷发放了50份,收回39份,最终确定的有效问卷为36份。问卷内容涉及了下文各章节的内容,可以用作研究该项目的数据。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通过亲身经历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将CIB项目从教师选拔到学生情况,以及最重要的教学部分都进行了较细致的论述。2、本文着重详细分析了CIB项目课堂教学操练中的提问方式,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的提问,也包括了学生的提问。3、根据本人设定的调查问卷,可以较客观且有针对性的分析出CIB项目是否有学生理想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探讨该项目是否能够真正达到汉语短期强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