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2)总结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合并高磷血症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证型特点; (3)分析各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的统计学差异; (4)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合并高磷血症的中医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腹膜透析门诊定期随访且稳定透析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302例;收集CAPD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透析龄、体重指数等)、实验室生化指标(血清磷P、血清钙Ca、甲状旁腺激素iPTH、白蛋白Alb、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血红蛋白浓度HGB等)、腹膜转运类型、是否进行结肠透析等临床指标,分析各因素对CAPD患者高磷血症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依据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制定中医证候量表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调查,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各项指标与其证型分布的相关性和差异性。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结果: ①本研究发现高磷组与正常组相比,一般资料中包括年龄、透析龄、体重指数、是否进行结肠透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资料包括血清钙、iPTH、血清钾、尿酸、血红蛋白浓度、尿素氮、肌酐尿素氮清除率、残余肾功能等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小于0.05; ②CAPD患者高磷血症发生与血钾、血钙、血尿酸、iPTH、尿素氮、残余肾功能、是否进行结肠透析治疗等密切相关。 ③在高磷组中医本虚证型分布中,以脾肾阳虚证(50人)所占人数最多,其次是脾肾气虚证(39人)、阴阳两虚证(29人)、肝肾阴虚证(15人)、气阴两虚证(10人);在标证的证型分布中,湿浊证(72人)、瘀血证(35人)所占人数最多,其次为湿热证(29人)、热毒证(4人)以及风动证(3人)。所有证型均为虚实夹杂,其中本虚证合并瘀血证者以阴阳两虚证最多;本虚证合并湿浊证者亦以脾肾阳虚证最多;湿热内蕴之本虚证多见脾肾阳虚证。 ④本研究中,与高磷组相比,正常组中医本虚证证型分布中,以脾肾气虚证(66人)所占人数最多,其次是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及气阴两虚证;在标实证证型中,出现最多的证型为湿浊证(70人)、瘀血证(46人)。 ⑤血清磷、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清除率Kt/V、残余肾功能GFR与中医本证各证型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①影响CAPD患者高磷血症发生的密切相关因素包括K、Ca、UA、iPTH、eGFR、KT/V、以及是否进行结肠透析治疗。 ②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高磷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之本虚,湿浊、瘀血之标实证为主,其责之脏腑主要在脾肾,主要病机为“正虚”兼夹“实邪”,正虚以脾肾亏虚、阳气虚损为主,标实之“湿浊、瘀血、湿热、热毒、风动”者,多为因虚致实,为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发展的病理产物,其中又以“湿浊”、“瘀血”为主。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高磷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血磷水平、白蛋白水平、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