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派系林立、纷争不断是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的一项特殊政治文化。多重派系自然就会有多重领袖,各掌权的派系领袖不断将政治资源私人化、派系化。这一方面使得派系领袖的追随者——派系徒众容易出现政治价值取向危机;另一方面,也导致国民党内的一切政治活动都无法摆脱派系政治的困扰,削弱国民党的统治能力,加速国民党的灭亡。本文主要是研究国民政府中层事务官陈克文与其先后服膺的政治领袖汪精卫、蒋介石和李宗仁的不同关系。首先,陈克文与汪精卫有着十多年深厚的派系徒众与派系领袖关系和私人友谊。通过他在1939年初对国家认同与追随派系领袖之间的选择,及战后对汪精卫家人和其他汉奸朋友关心和帮助,探讨陈克文作为派系知识分子的政治忠诚观念和政治与人情关系。其次,陈克文与蒋介石的关系并不如和汪精卫那样密切,但在抗战时期蒋介石却逐渐取代汪精卫成为陈克文崇拜和拥护的国家领袖。国民政府宪政时期,追求民主宪政的陈克文帮助同乡李宗仁竞选副总统,与其说他是支持李宗仁及新桂系,不如说他将实施民主宪政和挽救国民党和政府的厚望寄托在李宗仁身上,也就是在政治立场上走向威权专制的蒋介石的对立面。作为代表民意的立法委员,陈克文欲置身于派系纷争之外,但却在派系纷争之中被推上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和失去从事政治活动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