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蛾黑卵蜂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卵期重要寄生性天敌,具有较强的寄主专化性。拟澳洲赤眼蜂则是众多鳞翅目害虫卵期的寄生性天敌,寄主范围极为广泛,是典型的多寄主型寄生蜂。田间调查表明,夜蛾黑卵蜂与拟澳洲赤眼蜂均是甜菜夜蛾卵期的优势天敌。为进一步明确两种寄生蜂对甜菜夜蛾卵的寄生适应性差异,论文从寄生蜂寄主定位、寄主标记与识别以及寄生潜能差异等几个方面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两种蜂雌蜂触角感器类型、数量与分布;对甜菜夜蛾信息化合物的嗅觉反应及相关化学物质组分的鉴定;两种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甜菜夜蛾卵表覆盖物及卵块结构对两种寄生蜂寄生行为与效能的影响;种内种间标记与识别行为;以及田间扩散与寄生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夜蛾黑卵蜂和拟澳洲赤眼蜂雌蜂触角感器的外部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两种寄生蜂雌蜂触角感器的类型与数量有一定的差异。夜蛾黑卵蜂雌蜂触角上有9种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毛状弯曲形感器、栓锥感器、钟形感器、具沟端弯感器、端孔坛形感器、芽孢形感器和刺形感器。拟澳洲赤眼蜂雌蜂触角上观察到7种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坛形感器、钟形感器、板形感器、镰刀形感器和锥形感器。
2.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源于甜菜夜蛾不同生理阶段的雌蛾性附腺、卵表、鳞片以及尾毛浸提液对夜蛾黑卵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夜蛾不同生理阶段的雌蛾性附腺、卵表及尾毛浸提液对夜蛾黑卵蜂均有较强的引诱作用,但鳞片浸提液的效果不明显。在处女蛾、交配未产卵、产卵前期及产卵末期4种不同生理阶段的性附腺浸提液中,处女蛾性附腺浸提液在30μL时对夜蛾黑卵蜂有显著的引诱作用,交配但未产卵雌蛾及产卵前期雌蛾性附腺浸提液在60μL时对夜蛾黑卵蜂产生引诱作用,而处于产卵后期雌蛾性附腺浸提液在30μL与60μL时均表现出明显的引诱作用。卵表及尾毛对夜蛾黑卵蜂有引诱效果的物质浓度分别为10卵块/mL与2 mg/mL。
甜菜夜蛾不同生理阶段的雌蛾性附腺和鳞片浸提液对拟澳洲赤眼蜂有较强的引诱作用,但卵表和尾毛浸提液的效果不明显。在处女蛾、交配未产卵及产卵末期这3种不同生理阶段的性附腺浸提液中,处女蛾性附腺浸提液在15μL和30μL时对拟澳洲赤眼蜂都有显著的引诱作用,交配但未产卵雌蛾性附腺浸提液对拟澳洲赤眼蜂产生的引诱作用不明显,而处于产卵后期雌蛾性附腺浸提液在30μL与60μL时均表示出显著的引诱作用。甜菜夜蛾雌蛾鳞片浸提液浓度为8 mg/mL时对拟澳洲赤眼蜂表现出显著的引诱作用。
3.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初步分析鉴定了甜菜夜蛾不同生理阶段的雌蛾性附腺、卵表、鳞片以及尾毛浸提液的组分和含量,得出甜菜夜蛾不同部位的正己烷浸提液中存在烃类、醇类、酸类、醛类、酯类、酮类、酚类、杂环类等多种物质。甜菜夜蛾不同部位组分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
4.通过组建夜蛾黑卵蜂和拟澳洲赤眼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表明,以甜菜夜蛾为繁育寄主时,夜蛾黑卵蜂的平均世代历期为13.31 d,而拟澳洲赤眼蜂的平均世代历期较短,为10.13 d。两种蜂羽化后的1~3 d都为产卵高峰期,夜蛾黑卵蜂的净生殖力为74.83,远远高于拟澳洲赤眼蜂的32.57。夜蛾黑卵蜂平均单雌产卵数为159.61粒,远远高于拟澳洲赤眼蜂的58.21粒。夜蛾黑卵蜂以单寄生为主,通常一粒甜菜夜蛾卵只能培育一头夜蛾黑卵蜂,发育羽化的个体都较健康;拟澳洲赤眼蜂存在过寄生现象,部分发育羽化的蜂存在畸形现象。
5.夜蛾黑卵蜂在寄生甜菜夜蛾卵时,不受卵块结构和卵毛的干扰,几乎能完全寄生卵块。而拟澳洲赤眼蜂在寄生过程中容易受卵块结构和卵毛的干扰,严重影响其寄生率和寄生效率,甚至导致不寄生。
6.夜蛾黑卵蜂具有较强的种内和种间识别能力,避免因过寄生而造成资源浪费。拟澳洲赤眼蜂则仅能识别自身寄生过的寄主,对同种其他个体或夜蛾黑卵蜂寄生过的寄主缺乏明显的识别能力。
7.两种蜂在田间的扩散范围都能达到45 m。单独释放夜蛾黑卵蜂,田间防治效果能够达到75.80%,高于拟澳洲赤眼蜂的46.33%。同时释放夜蛾黑卵蜂与拟澳洲赤眼蜂,夜蛾黑卵蜂与拟澳洲赤眼蜂的寄生率都有所降低,但在二者共同作用下,田间防治效果升高,达到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