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直肠前突病人日益增多,而这类病人的手术常需要采取特殊的手术体位,即俯卧折刀位;腰麻后由仰卧位翻身转为折刀位,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麻醉方法,国外常采用坐位下实施重比重或等比重腰麻,等待一段时间后转为俯卧位,或是直接在俯卧位下实施轻比重腰麻。而国内常采用侧卧位下实施重比重腰麻,局麻药剂量1.6~2.5ml不等,翻身时间10~35min不等,麻醉效果也有差异;有研究发现此类手术麻醉平面应在L1~T11之间,才能避免术中吻合器引起的直肠牵拉痛。当剂量不足,平面不够时会出现牵拉痛,翻身时间过短和剂量较大时会出现麻醉平面的继续上升和过高平面;而此类手术时间常在20min左右,翻身前等待时间过长会降低工作效率和增加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目的:观察不同局麻药剂量和翻身时间对这类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观察在腰麻15或20min转为折刀位后,麻醉平面是否存在上升的情况;通过比较不同局麻药剂量和翻身时间对病人的影响,来选择适宜的腰麻剂量和翻身时间,以达到使病人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满意,安全的目的,进而给麻醉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择期在腰麻下行直肠前突修补术病人60例, ASA分级Ⅰ~Ⅱ级,均为女性,年龄(46.58±9.51)岁,体重(59.58±9.64)Kg,所有病人术前30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并开放静脉通路。取左侧卧位,床头高10度,在L3~4间隙行腰麻穿刺,成功后以0.2ml/s的速度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然后转为仰卧头高10度体位,一段时间后翻身为折刀位,继续保持床头高10度直至手术结束。根据局麻药用量和翻身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6组,其中药量1.6ml(8mg),翻身时间15min记为A1组,翻身时间20min记为A2组;药量1.8ml(9mg),翻身时间15min记为B1组,翻身时间20min记为B2组;药量2.0ml(10mg),翻身时间15min记为C1组,翻身时间20min记为C2组。测量各组病人麻醉前,麻醉后3min,5min,10min及翻身前,翻身后即刻,3min,5min,使用吻合器及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术中出现牵拉反应和使用芬太尼等辅助药的情况;记录术中阿托品和麻黄碱的使用情况;术中间断测平面,记录平面上升情况。结果:各组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输液量和尿量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麻药用量为1.8和2.0ml组镇痛效果优于1.6m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牵拉反应在1.6ml组的数量多于1.8和2.0m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翻身时间为15min时,病人麻醉平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而在20min时则很少上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局麻药量在2.0ml时,阿托品和麻黄碱的用量有所增加,但与1.6ml和1.8m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病人腰麻后5,10min与麻醉前相比,SBP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病人翻身后即刻与翻身前相比,SB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组病人中除了C1和B2组外,翻身后5min与翻身后即刻相比,S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折刀位下直肠前突病人重比重腰麻时,布比卡因的适宜剂量为9mg;适宜翻身时间为20min,而在15min时仍存在麻醉平面的上升。腰麻5min,10min后收缩压与麻醉前相比显著下降;在由仰卧位转为俯卧折刀位即刻,收缩压则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