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地下水排泄(SGD)被认为是海岸带重要的陆海相互作用过程,是陆地向海洋输送水量和物质的重要通道,对沿海生态环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具有很长的海岸线,且沿海地区大多数受到氮磷等的污染,在探求污染源时,很少关注SGD这条污染物通道,尤其是对它影响沿海海域营养盐平衡一无所知。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调查,对地下水排泄过程中海水的基本水质变化,特别是营养盐的含量、形态及时空分布做了深入研究,同时通过同位素镭的测定和水量平衡法来获取SGD的通量,取得了以下结果:1.通过模拟实验表明,如果在不受外力扰动的情况下,地下水进入海水后会形成似地下水区、地下水-海水等量混合区、似海水区三个理化性质具有明显差异的水域,还发现温度和pH对营养盐的含量和相对组分有间接或直接的影响。2.在温岭隘顽湾和舟山朱家尖岛开展现场调查实验,通过分析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和海水,可以看出,沿海地区SGD是存在的,这一现象通过盐度、pH、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同位素示踪剂都可以得到证明。3.在SGD的作用下,近岸水体水质遭受重要改变,包括pH、盐度等基本水质参数。尤其是营养盐的相对含量和空间分布都会遭受较大的改变,在水平方向和深度上均出现波动。4.地下水的碳氮磷含量远高于近岸海水,其相应比值也比海水高。SGD的存在改变了近岸水体的营养盐结构,给水生生物生存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5.通过同位素226Ra和水量平衡法估算了朱家尖岛东沙湾的SGD通量,发现两者的差别很大。根据水量平衡法估算的陆源净地下水通量,得出从陆源地下水输入东沙湾的营养物质氮、磷和硅通量分别为3.02、0.033和22.50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