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社区建设不断深入与发展,社区服务资源配置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和重大挑战。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区服务资源配置的财政支持有了巨大的保障,相关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对社区建设与发展高度重视,为社区服务资源配置建设与优化提供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资源配置的要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对社区服务的关注日益增长。优化现有社区服务资源配置状况,满足居民需求,对于改善民生意义重大。基于该背景,本文针对社区服务资源配置居民满意度进行测度研究,根据居民关注重点和社区服务自身特性,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梳理,综合分析了社区服务资源配置现状和居民满意度相关理论的发展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针对文章研究内容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社区服务的理论框架,深入分析了社区服务的行为主体、内容、层次和运作模式;对社区服务资源配置的内容进行解析,结合相关理论就配置过程和配置效果与居民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居民满意度的内涵和特征进行总结概括,结合现有的概念模型,对其进行把握。其次,根据经典的顾客满意度模型提出了模型的特殊性和构建原则,并刻画出居民满意度模型的构建机理,选取了居民期望、居民感知质量、居民社区意识、资源配置内容、居民参与、配置效果、资源支持、居民感知价值、居民满意度、社区形象、居民信任等11个潜变量构成结构模型,并对潜变量考察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了具有30个指标的可测变量体系,并对最终形成的模型进行了特征和实用性分析。最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石家庄市三个不同类型社区为例获取样本数据,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利用LISREL软件对文章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求解,验证模型假设,对模型数据的拟合程度,结构模型的路径系数以及可测变量在潜变量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检验。根据模型运行结果进行讨论,表明影响社区服务资源配置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