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为继承挖掘祖国中医药学的宝贵遗产,开发有效中药制剂新的适应症;从一个侧面阐述老中医清热凉血、解毒敛疮治则外治银屑病血热证的科学内涵,对从深层次继承、挖掘名老中医经验提供新的思路,也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客观依据;为研制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外用中药制剂提供科学依据。①评价消银软膏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进一步研究该药物对银屑病皮损单项症状(红斑、鳞屑、浸润、瘙痒及皮疹面积)的作用。②观察消银软膏对于银屑病血热证皮损厚度的改变;探讨高分辨率B超能否对银屑病皮损活动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③比较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正常皮肤的表面温度变化;比较消银软膏干预前后皮损温度的改变;探讨远红外线热成像图是否可作为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皮损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研究方法:①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客观评价消银软膏的总体疗效、皮损症状疗效、并评定时效指标及其安全性;三组患者均在治疗同时口服我院协定处方克银一方作为基础治疗,疗程8周。②消银软膏临床研究的患者90人次,资料完整31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率B型超声探头检测靶皮损及周围正常皮肤厚度,并以皮损厚度指数评价治疗前后皮损厚度改变。皮损厚度指数=(靶皮损厚度值—正常皮肤厚度值)/正常皮肤厚度值。③消银软膏临床研究的患者37人次,其中资料完整9例。采用远红外线热成像仪观测银屑病患者靶皮损及周围正常皮肤的温度变化,并比较消银软膏治疗前后皮损及周围正常皮肤的温度变化,并以皮损温度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皮损温度指数=(靶皮损温度值—正常皮肤温度值)/正常皮肤温度值。 研究结果:本项研究共入组银屑病血热证患者99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空白组33例,其中治疗、空白组各脱落2例。三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ITT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三组皮损总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868),两组总分均较空白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总分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总分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