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白念珠菌作为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易引起皮肤黏膜甚至深部器官的感染。目前为止,口服及外用药物仍是对抗白念珠菌病感染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大量使用,其耐药性也日益增强,抗白念珠菌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近年来PDT在抗白念珠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上,部分疗效得到了证实。PDT是一种微创医学治疗方法,利用光敏剂转化生成的原卟啉IX(PpIX)经光照产生具有杀伤作用的单线态氧而发挥治疗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什么样的光敏剂类型、光敏剂浓度的高低、光敏剂孵育时间及照光时间的长短、光照剂量的强弱都处于不断探索中。体内外实验的标准也不完全相同。这也影响了临床上PDT在皮肤科抗白念珠菌感染上的发展。本研究首先探索了PDT疗法对白念珠菌的抗菌效应及量效关系,进一步为临床选择最佳光敏剂浓度以及最佳孵育时间提供实验依据。目的:1、对两种测定原卟啉IX (PpIX)荧光强度的方法进行比较,探求高效、准确、可靠、快速的检测方法。2、探求PpIX荧光强度与孵育时间和ALA浓度的关系。3、研究PDT疗法对白念珠菌的抗菌效应。方法:1、将白念珠菌悬液与5-氨基酮戊酸(5-ALA)避光孵育。分别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共聚焦显微镜测量PpⅨ荧光强度。2、制备白念珠菌悬液,分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分两部分,一是将不同浓度5-ALA与白念珠菌菌悬液混合避光60min孵育;二是将白念珠菌悬液与浓度为200mg/ml的5-ALA混合后35℃避光分别孵育15、30、45、60、90、120、150、180min。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测量PpⅨ荧光强度;利用MTT法测定5-ALA-PDT对白念珠菌生长的抑制率;通过细胞计数板测定残余菌落数。结果:1、两种测量方法的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聚焦显微镜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自带分析软件可以直接算出测值,计算精确,但是测量价格较贵,荧光分光光度计操作相对繁琐,但是价格便宜。2、实验组白念珠菌与不同浓度ALA避光孵育后均有有荧光物质PpⅨ产生,200mg/ml以上各浓度产生的PpⅨ之间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300mg/ml以下各浓度组产生的PpⅨ荧光强度与浓度有相关性。对照组没有检测到PpⅨ。3、白念珠菌与ALA避光孵育不同时间后,实验组有荧光物质PpⅨ产生,孵育30min到90min产生的PpⅨ最多,120min以后PpⅨ开始明显减少,对照组无荧光物质出现。结论:1、共聚焦显微镜无论从测量的简便性还是从测量的准确性都要优于荧光分光光度计。2、PpⅨ荧光强度与ALA浓度及孵育时间密切相关。这直接影响到ALA-PDT对白念珠菌的抗菌效应。也为临床ALA-PDT治疗白念珠菌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