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欧洲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个人主义思潮的流行,为新的财产权理论提供了生长土壤,16、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开始衰落,民族国家方兴未艾,新大陆的发现和近代科学的崛起,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海洋贸易兴起,海外殖民掠夺成为欧洲列国的国家事业,以欧洲文明为主导的国际秩序滥觞于这一时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全新的财产权思想应运而生,而这一漫长的思想路程,几乎是从格劳秀斯关于财产权理论的论述作为起点。本文第一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个人主义思潮的流行,为新的财产权理论提供了生长土壤,16、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开始衰落,民族国家方兴未艾,新大陆的发现和近代科学的崛起,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海洋贸易兴起,海外殖民掠夺成为欧洲列国的国家事业,以欧洲文明为主导的国际秩序滥觞于这一时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全新的财产权思想应运而生,而这一漫长的思想路程,几乎是从格劳秀斯关于财产权理论的论述作为起点。本文第一部分讨论格劳秀斯的自然法思想。分析格劳秀斯从神学自然法向世俗自然法的转变过程,并最终将自然法建立在人的本性——即社会性之上,这一过程显著提高了人的主体性,最终为平等、自由等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正是由于自然法建立在人的社会性之上,从而使自然法与社会之间产生了客观的必然联系。自然法规则服务于社会的安全需要,而社会的建立以财产权制度的确立为前提。此外,不管是自然法本身还是财产权制度,都与自然权利和正义观念紧密联系,因而对自然法和财产权思想的研究离不开对二者的深入剖析。第二部分探讨私有财产权的起源问题。格劳秀斯从自然状态出发,认为私有财产权首先源于自然状态下的原始共有财产权,这一原始的共有财产权来源于上帝的恩赐,这一恩赐以全体人类作为对象;私有财产权建立在对这一共有财产权的转化之上,这一漫长的转化过程,受到来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除此之外,私有财产权还起源于每个人在自然状态之下对自身的“所有”权利,格劳秀斯用“属己”(Suum)概念来解释这一所有状态;社会建立之后,原始状态下的“属己”拓展为私有财产权,为私有财产权所替代。第三部分讨论私有财产权的取得问题。私有财产权并非凭空产生,即使最原始的私有财产权取得也必须建立在对物的占有和其他人的同意之上。格劳秀斯将私有财产权的取得归纳为三种方式,首先是先占的方式,其次是正义战争之中捕获的方式,最后是在财产法制定之后所规定的其他方式。而同意的方式,既有明示的,也有默示的,并且主要是通过默示的方式得以实现。第四部分讨论私有财产权的限制。在格劳秀斯看来,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私有制对自然正义的背离和尽可能地提高财产的利用价值,在特殊情况下,所有权需要让位于必需权和无害利用的权利。这两项权利是对私有财产权排他性的重要补充,以防止私有财产权与自身存续的根本价值目标相违背。
其他文献
<正>各地政府加快探索中国式“数字政府”和“数智城市”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与管理全面数智化升级成为关键。未来,数字政府与城市数智化转型以相伴相生的状态不断演进,并将更深入地交融。一、数字政府与数智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挑战(一)当前现状从全球来看,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2022世界城市状况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全球城市人口已超42亿,占全球总人口56%;预计205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64亿,
旅游是人类的天性,是一个社会经济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产物。自改革开放起,我国旅游市场持续不断蓬勃发展,至今,旅游行业的发展还处于上升期,旅游行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海南岛因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环境优势,深受旅游者青睐。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不断升级改造,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旅游目的地同质化在资源禀赋、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弊端逐渐显现,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地形象势在必行。旅游凝视是一个复
在琼府(2020)54号文中鼓励外来资本合法合规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及房屋的倡导下,近些年来,吸引了不少民宿项目投资人参与到海南省各村镇的乡村旅游民宿开发项目中,由于琼海市嘉积镇特殊的人文地貌环境,以及政府的政策大力扶持,琼海市嘉积镇乡村旅游民宿开发已渐成兴旺之势,在海南省的民宿开发探索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更好地整合乡村独有的生态资源,深度挖掘乡村旅游的人文背景,打造出独具地域风格的精品乡村民宿模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旅游业稳定持续增长,旅游业的持续增长为我国酒店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海南作为旅游省份,旅游业是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随着海南国际自由贸易港的推进,三亚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城市,其旅游市场一直处于海南省领先地位,三亚各个湾区核心产业之一就
培养法律英语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不可或缺环节。虽然关于人才培养路径文献丰富,但对人才培养主体的法律英语学习者的实证研究却较少。在二语习得领域中,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语言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法律英语学习中的这两个变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D?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以及徐锦芬等人对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归纳,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探索法律英语学习情境中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自主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但也让城市形象更为具体的呈现在人们眼前,对一个城市的了解更为客观、全面。城市旅游形象作为城市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影响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市旅游研究领域中城市旅游形象作为热点问题,因此,城市形象构建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尤其在当前信息技术背景下各地注重运用新的媒体和手段塑造和传播旅游形象,三亚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势在必行,其既符合人类文明的演进趋势,又契合国家发展的战略趋势,同时切合社会需求的现实趋势,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但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仍面临诸多困境,集中表现为客观上要实现数字、法治及政府三者的有机融合,主观上要经历两个阶段的思维跃迁。通过基本价值、公众权利、政治学三个维度的剖析,发现上述困境背后蕴含着价值冲突、权利悖论、治理张力等法理症结。对此,应从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治理实践、制度建设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伟大戏剧之一《三姐妹》于1901年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次上演后即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三姐妹》及其两部女性主义改编剧,即美国剧作家贝丝亨利的《心之罪》和英国剧作家汀布蕾克·韦滕贝克的《破晓》为切入点,以琳达·哈钦的改编理论和理查·道金斯的模因论为理论支撑,揭示通过创造性地改编《三姐妹》中的模因,亨利和韦滕贝克展现了她们对经典的不同解读;并剖析了她们对英美女性在20世
2001年的“宪法司法化第一案”齐玉苓案以及2008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齐玉苓案批复的废止促使宪法学界对宪法司法化问题的讨论进入高潮。但是此前的学术研究主要立足宪法学视角,对于案件性质判断、法律适用的选择以及批复类司法解释的运用等细节性问题仍存在较大的斟酌空间和研究空白。因此,本文将不再局限于宪法司法化的传统角度,而从案件的实际解决视角,探讨部门法条文以及批复类司法解释的应用,对这一经典的司法案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