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变革已经使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学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涉及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活动、课程、学校内部关系等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要生存,就必须改变以往注重规模扩张和硬件设施建设的外延式发展模式,通过内部革新,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综合实力的增强,使学校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提升学校内在品质,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即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中小学内涵发展讲求基础性、效能性、特色性、开放性、人文性,由共同的学校发展愿景;课堂和课程改革、教师和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自主性;开放的学校组织系统;完善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学校教育科研;和谐的学校文化七大基本要素构成。它不仅是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实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还是实现个人发展和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观念方面,对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水平和学校变革主体认识的偏差;制度方面,教育体制、科层化管理、高考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的弊端;来自直接参与变革的个体方面和社会、学校固有文化方面对学校变革的抵制,影响着七大要素的形成,阻碍了中小学内涵发展的脚步。
所以,要真正实现我国中小学内涵发展,一方面需要人们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改革现行高考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来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则需要学校坚持人道的伦理价值取向,做到把人当作人,使人成为人,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重视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和校本科研实践;通过完善校长责任制,构建学校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积极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建立成本管理制度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形成良好的校内人际关系网络,创建学校和家庭、社区的协作体制,进行生态化校园建设,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多方面的和谐统一,构建起和谐校园环境;以校本培训、教师学习共同体为依托,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从自主规划学校发展的战略决策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管理才能几方面,提升校长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