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论界将城镇化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人口的城镇化、经济的城镇化、社会的城镇化、空间的城镇化。而这当中,人口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地深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城镇化的中后期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特色小镇作为未来小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开始逐步显现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人口聚集是城镇化的基础,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充足的人口资源作基础。然而,目前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其在人口聚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进而影响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鉴于特色小镇在城镇化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人口聚集方面的不足,特色小镇人口聚集问题研究可以促进人口进一步向特色小镇转移,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建设更加合理的城镇结构体系。本文以城镇化发展阶段理论、人口迁移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分析影响特色小镇人口聚集因素的理论框架。首先,分析了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及人口聚集面临的问题;其次,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苏锡常、杭嘉湖、珠三角)小城镇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梳理,进而总结出其对于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启示;再次,利用Logit模型对电商特色小镇——沙集镇的人口聚集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收入水平是影响特色小镇人口聚集能力的主要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尤其是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因此,经济的发展以及优势产业的发展是促进收入水平提高从而增强人口聚集能力的重要因素。第二,基础设施也是影响特色小镇人口聚集能力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吸聚产业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当区位优势不显著时,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增强对产业从而人口的吸聚能力。此外,基础设施改善可以弥补区位优势的不足,也可以促使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实际优势。第三,公共服务水平影响特色小镇人口积聚的稳定性。其一,住房保障可以降低转移劳动力的居住成本,使得他们更愿意留在小城镇;其二,失业补贴对失业风险的补偿,可以减少转移劳动力的风险损失,从而使他们更愿意留在城镇工作;最后,养老保障可以维持转移劳动力退休生活的基本需求,从而保证工作的稳定性。总之,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完善化会显著提升小城镇人口积聚的稳定性。第四,良好的制度环境是留住转移劳动力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多数转移劳动力并不具备基本的劳动合同,削弱了转移劳动力的工作稳定性,降低了停留意愿。另一方面,良好的工作环境会提高转移劳动力的停留意愿。所以,地方政府必须加快立法,构建相应保障体系,以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