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合成药物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诸多药品造成的过敏反应案例上升,药物性损害受到关注;大气中充斥着的各种污染物、粉尘和有毒颗粒,以及各类化学物品的广泛运用在生活用品的制造上,使得外来物质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的血管炎性病变增多,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血管炎症的诊断治疗成为了新的重点以及难点,引起人们重视。本研究所探讨的过敏性血管炎以及过敏性紫癜均为广义过敏性血管炎的讨论范畴,运用中医温毒理论来认识其发生发展规律和用药特点,采用文献复习的方式,结合近代中医运用温毒理论临床治疗的进展,以收集病因及症状类似的两个疾病的临床病例进行文献研究,并对其整理分析,探讨其中的相关性,从中医宏观的角度,针对发病的外因以及内因进行治疗,所以从温毒探讨过敏性血管炎以及过敏性紫癜具有其辨证论治的意义。本论文的内容分为三个研究部分,从古代的温毒文献研究开始,到近代的临床病例文献,来讨论温毒、过敏性血管炎和过敏性紫癜的关系,希望以此摸索出预防治疗过敏性血管炎的思路。首先阐述了温毒的中医理论概念,藉由查阅古籍对温毒作为病因、病名、病证和病机不同角度的记载,了解温毒理论在临床应用广泛,分别讨论过敏性血管炎和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病因和病理,并阐述西医免疫与中医理论之间的相关性,以中医的病机与本病的症状相对应,将理论与临床结合,提出临床常用的治疗原则和辨证论治,从各个观点进行整理近代医家的临床诊疗经验。初步结果表明,过敏性血管炎以及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以及病程发展,与中医温毒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第一是从临床表现观察,由于古代诊疗技术的局限性,只能狭义的定义温毒的概念,由于医疗检查技术的更新和进步,除了基于原本前人所述的表现外,更能够从微观的角度观察血管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血管炎症病理进展过程,其检查结果所示的血管或粘膜,甚至是器官组织的炎性反应,即使并非外在所见的红肿热痛,也可以归类为温毒讨论的范畴,第二是以病因,温毒并非单一致病因素,是作用于人体而导致正邪交争于体内,引起机体一系列卫气营血以及各脏腑功能失调,其变化造成人体功能失调甚至组织器官病变的致病因素。理解上非局限于外来病原体,也可以是体内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在中医理论即外来温热邪毒以及体内热盛成毒。第三是辨证,由于过敏性血管炎的致病机理不明确,往往临床表现也各异,需以中医异病同治之理,病与证相结合深入讨论温毒对于本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影响,在病证和用药相对应的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以药物数据统计的文献研究方法对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虽然古代书籍中并无过敏性血管炎和过敏性紫癜的疾病名称的记载,但是就古代文献内容中所说的起病病因、临床表现和病邪特性,以中医温毒的角度更能解释致敏原侵入人体后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加上近年来科技的持续发展,使得检查技术日益更新,可以观察到人体内在系统器官组织的病变,配合以温毒致病的外在特征性改变,使得其辨证论治观点在临床的应用更为广泛。且上述微观病理改变的复杂性、致病因素不明确性以及病理进展的复杂性,构成临床诊治的难点,以中医温毒理论能够更好的以宏观的角度进行概况和总结。通过收集归纳文献中治疗的用药,以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其药物功效分类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统整,得出过敏性血管炎以及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药物应用的重点除了清热药的大量运用,辅佐以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药物,意在祛除原发以及继发病因。清热解毒透邪,活血化瘀,并佐以清热利湿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可得知过敏性血管炎与过敏性紫癜的病程是温毒侵犯人体,扰乱正气抵御外邪的正常功能,温毒炎热炽盛,其性猛烈,迅速入于血脉,发于肌肤,伤及气血津液和诸多脏腑。补虚药的运用在于扶正祛邪,在概念上是协助恢复正常代谢,促使机体提升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