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双加”工作模式建立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由“支部+协会+党群信用联合体”形成的一种农村工作模式。南阳市宛城区农村“双加”工作模式的实践是新时期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中对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探索。它的创立和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宛城区农村工作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宛城区以农村“双加”工作模式为主体,建立农技协202个,发展会员3.5万人,覆盖全区90%的行政村;在全区成立信用联合体602个,累计投放信用资金1.67亿元;带动农户近10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78%;协会会员人均年增收与非会员相比超过300多元,经济效益显著。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指出论文选题背景、意义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章研究设计包含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创新等。第三章介绍宛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调查样本的选取和特征。第四章对推行农村“双加”工作模式采取的主要措施和组织内外农户的受益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了农村“双加”工作模式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第五章针对不足提出了完善和发展农村“双加”工作模式的对策和建议。第六章总结了农村“双加”工作模式在宛城区取得的成就及进一步完善的措施,指出本研究有利于指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克服经济实力薄弱、融资困难等难题,对推动农村工作和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宛城区是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双加”工作模式是宛城区在农村工作方式上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国内在农村“双加”工作模式的理论研究领域相对薄弱,本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农村工作的研究理论。以实践的角度来考察农村“双加”工作模式提出与发展,分析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不足,对今后农村“双加”工作模式的研究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对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研究农村“双加”工作模式的实践和农民主观意愿之间的双向互动情况,提出了该模式推广的具体措施,为农村“双加”工作模式在农村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