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AVC编解码算法分析与优化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1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ITU-T发布了第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国际编码标准—H.261。在其后的十几年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视频编码和图像处理算法研究的持续深入,ISO/IEC和ITU-T又相继发布了MPEG-1,MPEG-2,MPEG-4,H.262,H.263等视频编码国际标准,并且都在各自的应用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在新的世纪,ITU-T和ISO/IEC再一次携手,共同发展和制定了新一代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H.264/AVC。同样是基于运动补偿和变换编码的编码框架,但是由于H.264/AVC在实现细节中采用了众多新技术,使H.264/AVC的性能明显超过了现有的其他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标准中充分考虑到现有的和未来的各种传输网应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H.264/AVC中使用的编码器,为了达到适用于绝大多数应用场合的目的,并没有针对某些特殊的应用环境进行技术细节的优化,导致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不能实现最优的编码效果。而且,H.264/AVC只对解码端进行了规范,这也为对其进行优化留下了一定的空间。针对这种情况,本课题做大量的研究,力图降低其计算复杂度和提高运行效率。 本文首先介绍了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以及H.264/AVC标准;在分析H.264/AVC编码器软件的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模型自身特点,分别从帧内预测与帧间预测、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以及整数变换与量化优化,这三个不同的方面对H.264/AVC编码器软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优化过程中提出了新的模式选择算法;采用了新的搜索算法;并从结构上优化了变换与量化过程。以JM7.0软件模型为蓝本,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对比了优化前后的图像视觉质量、编码时间和PSNR值变化。 试验证明,在采用新的选择算法、搜索算法和变换与量化过程后,在视频图像信噪比基本上不变的情况下,运算复杂度大大降低,提高了视频压缩编码效率。最后,对H.264/AVC视频编解码算法进行总结和未来展望。
其他文献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通过在收发两端配置多根天线,将无线信道划分为多个平行子信道,从而在不增加额外带宽的前提下极大提高系统信道容量,有效
信息融合技术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综合利用多传感器信息,克服信息的不完备性和不确定性,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描述被测对象,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近年来己成为各国学者
随着智能交通大趋势的不断推进,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leAd-Hoc Network,VANET)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VANET是移动自组网络(Mobile Ad-hoc Networks, MANET)的一种特殊应用。VANET
目的:研究吸气分数(IC/TLC)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的稳定期COPD患者102例,按照GOLD分为4级,比较IC/TLC在不同分级的差别,及其与FEV1% pred、mMRC
无线通信技术在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对频谱的利用造成了拥塞的现象,而另一方面,授权频谱的使用率却非常低,传统的静态频谱分配机制导致的频谱使用率不均匀与日益增长的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