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浅水湖泊,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富营养化。湖滨带是水陆生态系统间非常重要的过渡与缓冲区域,具有保持物种多样性、调节物流和能流、净化水体及减少污染等功能,湖滨带是湖泊的一道保护屏障,是健康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研究内容是国家“十五”水专项课题“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的第05子课题“受纳湖湾污染负荷有效削减和生态系统重建技术与工程示范”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与水环境基准研究”的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了解和监测滇池湖滨带当前的富营养化状况及发生机制,有必要对湖滨带现状及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论文以滇池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湖滨带34个点位的上覆水和沉积物样品;开展了对湖滨带现状以及上覆水、沉积物中碳、氮、磷营养盐含量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湖滨带植物群落分布特征,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赋存形态,碳、氮、磷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和在沉积物中的累积、迁移转化过程;揭示了湖滨带营养盐对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的潜在影响,湖滨带的内外源负荷特点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为滇池湖滨带生态修复研究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为我国典型大型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及水污染治理提供借鉴。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滇池湖滨带湿地严重破坏,生物物种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的衰退破坏了湖滨的生态功能。植物种类越来越少,大量水生植物灭绝,植物群落分布区域日渐萎缩,植物生长深度越来越浅。滇池鱼类种群数量减少。2、滇池湖滨带上覆水中总氮(TN)、总磷(TP)浓度分别为5.82mg/L和0.74mg/L,通过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分与分类标准对滇池各点位富营养化分析,湖滨带34个点位的上覆水总氮、总磷营养状态指数都在60以上,个别点位超过100;上覆水中TN/TP比值为7.82,大于7.2的临界值,磷是限制水体初级生产力及阻碍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的营养元素。3、滇池湖滨带表层沉积物不同区域碳、氮、磷含量差异较大,总氮含量在109.31mg/kg~7220.38mg/kg之间,平均值为1713.58mg/kg;氨氮与有机氮含量较高,均值分别为1177.05mg/kg和1478.69mg/kg,硝氮含量较低;总磷含量在790.27mg/kg~4181.45mg/kg间,平均为2062.78mg/kg;总磷主要由无机磷和有机磷组成,无机磷比重较大,占总磷的68.33%,无机磷主要由钙磷和铁/铝结合态磷组成,钙磷是无机磷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考虑环境酸化引起的磷释放风险;有机质含量分布草海与外海不同,草海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总体高于外海,草海均值为76.94g/kg,是外海的4.49倍。外海有机质含量均值为16.56g/kg,西岸高于东岸;由于不同区域之间的地质环境不同,污染源及污染程度也有差异,湖滨带16个点位柱状沉积物碳、氮、磷含量的垂向变化特征有各自不同的变化规律。4、滇池湖滨带表层沉积物TOC/TN比值在6.78~80.36之间,平均值为25.77,TN与TOC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TOC/TP比值在3.09~84.01间变化,平均值为21.28,TOC与TP两者呈正相关,但线性关系不够好,表层各点的相关系数为0.57,表明磷在滇池湖滨带沉积物中的存在形式比较复杂;表层沉积物中TN/TP比值在0.15~2.17之间,平均值为0.76,草海大于外海。滇池湖滨带沉积物中的营养盐比水体中要丰富的多,因此,控制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是治理滇池富营养化的一种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