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

被引量 : 59次 | 上传用户:ylw962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衰落和干扰是制约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过去15年,针对衰落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因此,近年来,干扰以及干扰抑制技术研究已逐渐成为无线通信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尤其是面对极端恶劣通信环境中微弱信号检测时,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为此,考虑极端恶劣通信环境,本文尝试寻找二维扩频信号在多径衰落和高斯白噪声干扰条件下的极限性能;并针对LTE上行通信链路面临的干扰,提出了一种多天线同频干扰抑制算法;然后,针对高速加扰、解扰实现,提出一种多核并行处理方法。最后,以实际误码率作为测试指标,提出一种抗干扰技术性能的验证方法,设计并实现了验证平台。首先,考虑多径衰落信道中的时频二维扩频BPSK调制信号,针对联合相干非相干检测算法,寻找二维扩频信号抗干扰性能上限。分析得到了扩频信号处理增益的闭合表达式;信号带宽无限增大或符号长度无限增大时,扩频信号处理增益不会无限增大;处理增益的上限由信道参数、信噪比决定。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BPSK调制、20dB信噪比、100Hz最大多普勒频移、5×10-6负指数分布参数的充分散射多径信道,扩频信号的处理增益不超过30dB。其次,考虑多接收天线的LTE上行通信链路,针对该链路中的WiFi同频干扰,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天线合并方法:干扰重建抑制合并(Interference ReconstructionRejection Combing, IRRC)。仿真结果表明:多径衰落信道条件下,考虑一发两收、QPSK调制、0dB干信比的LTE上行信号,与传统的IRC方法相比,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应用IRRC方法约有2dB的发射功率改善。然后,针对宽带无线信号高速加扰、解扰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矩阵的多核并行扰码方法。运算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IEEE802.11n中的扰码生成多项式,与普通矩阵乘法实现的多核并行扰码方法相比,基于稀疏矩阵的多核并行扰码方法,其运算量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误码率测试仪,用以衡量无线通信设备的抗干扰性能。为了获得待测设备在衰落信道下的误码性能,基于高速FPGA,采用查找表正弦叠加法,实现了能够模拟单径瑞利衰落信道的误码率测试仪。实验数据表明,在置信度为0.95的假设检验中,经过模拟信道的BPSK信号包络样本服从瑞利分布;测量误码率为10-3、观测样本数达到4×106个,所研制误码率测试仪在理论误码率±5%的置信区间内,置信度不小于0.99,能够满足单径瑞利信道中无线通信设备的误码率性能测试,有效降低了测试时间和成本。本文分析了多径衰落信道中二维扩频信号的极限性能,研究了极端通信条件下同频干扰抑制技术,并提出了一种无线通信抗干扰性能验证方法,丰富了已有的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具有现实的理论和实用价值。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卫星导航、军用保密通信和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人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型对膝关节应力进行分析,以了解人膝关节应力分布特点及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1名正常男性青年膝关节直立位横断C
目的:分析皮下急性蜂窝织炎诊断方法,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疗效。方法:选取42例皮下急性蜂窝织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双黄连粉
本文从自我决定论的角度分析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需要教师学习策略的指导,也需要优秀学生发挥榜样性作用,更需要学习者自身在体验式学习和活动中,发掘自身的优势和潜
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化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电信运营商对于数据通讯设备的故障检测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运行在信令网上的接口,如CPOS,E1T1,ATM等,都能利用物理层提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是宫内缺氧的延续,如不及时纠正,常可导致不可逆性的脑损伤。实践提示,成功复苏可以极大程度地防止窒息导致的各种并发
目的分析无创通气联合法舒地尔应用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通络活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人类神经、精神疾病,是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缺陷)为主要特征,发生在18岁之前。精神发育迟滞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大约为1%-3%。精神发育迟滞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环境规制的兴起引发了规制活动方式的创新。环境规制的性质、原则与制度实践的"失灵"使得基于形式合法性的行政行为理论陷入危机。基于国家任务的变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