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含有染料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如何快速有效地从水中去除染料以净化环境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合成了A和T两种系列的单组份凝胶剂,并与石胆酸以酸-胺键进行复配得到了双组分凝胶剂,分析了凝胶剂结构对其溶解性以及凝胶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双组分凝胶剂表面带有电荷的特点,将其负载在三聚氰胺海绵上制备了改性海绵复合材料,并探究了海绵复合材料对染料的吸附性能和作用机理。研究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有染料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如何快速有效地从水中去除染料以净化环境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合成了A和T两种系列的单组份凝胶剂,并与石胆酸以酸-胺键进行复配得到了双组分凝胶剂,分析了凝胶剂结构对其溶解性以及凝胶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双组分凝胶剂表面带有电荷的特点,将其负载在三聚氰胺海绵上制备了改性海绵复合材料,并探究了海绵复合材料对染料的吸附性能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MS-AO6S与MS-TO6S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选择性吸附阳离子染料,其染料吸附效果在同系列海绵复合材料中最为显著,可在18 h内完成对染料的静态吸附,并且无机盐的存在不会影响其吸附作用,具有环境稳定性。本文通过SEM和红外表征,发现AO6S与TO6S在甲醇中没有特定的组装方式,负载在海绵上后以片状均匀地包裹在海绵骨架上,说明双组分化合物与海绵的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改变了双组分凝胶剂的形貌。通过MS-AO6S与MS-TO6S最大吸附量的对比,发现海绵复合材料对染料的吸附量大小不仅取决于Zeta电位的大小,还与空间位阻和溶解度有关。双组分凝胶剂负载在海绵骨架上,增加了其比表面积和与染料结合的位点,使凝胶剂更加分散,可与染料溶液充分接触。与传统的粉末型吸附剂相比,海绵复合材料具有更加快速的吸附性能,并且可实现染料的动态吸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采用电化学方法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因操作简单、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等优点被广泛关注。然而对电化学转化中催化构效关系、反应机理等基础理论尚不清楚。本文以揭示Pt催化剂与其Kolbe电解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和脂肪酸脱羧偶合规律为目标,开展Pt纳米晶形貌、晶面和掺杂Fe对电催化正辛酸脱羧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并初步研究不同单元脂肪酸混合体系的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移动基站等大型设备的兴起,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存在着比容量严重不足的问题,高容量的锂金属负极又回归到人们的研究视野。但是锂金属负极的商业化应用首先要解决锂枝晶问题。电解液的润湿性对电池的性能和锂金属沉积形貌及锂枝晶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本论文主要从电解液和隔膜两个方面对电解液的润湿性展开研究,考察了隔膜种类对润湿性的影响,开发了2,2,3,3-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和癸酸甲酯这两种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形势的日趋严重,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大势所趋。作为CO2利用最直接的、最简单的反应,CO2分解反应不仅可以极大减少CO2排放,还可以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CO,而等离子体技术为这一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提供了途径。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CO2分解反应进行了研究,首先对DBD等离子体反应器进行了结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极间放电间隙为2mm、外电极使用铜
间氨基苯甲酸(m-ABA)是合成止痛药、降压药、血管扩张剂等药物不可或缺的医药中间体。本文针对目前工业生产的m-ABA晶型Ⅰ产品粒度小、易结块、介稳晶型Ⅰ易转晶、化学稳定性差等问题,从结晶热力学、晶体形态学和粉体性质三个方面对m-ABA晶型Ⅰ开展了研究,显著提升了其晶体质量和下游产品生产效率。采用重量法测定了m-ABA在12种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利用Apelblat方程、Van’t Hoff模型、
现代氟化工生产过程的大型化和复杂化以及其生产介质具有的剧毒特性,迫切要求提高氟化工生产系统的监测水平,从而避免事故甚至系统崩溃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在传感器以及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传统的氟化工过程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显然已经不适应其大数据、时变性、变量相关性等特点。且故障检测和诊断是在发生故障之后采取干预措施,为了避免任何可能的故障并且最大程度降低维护成本,应当采取更加积极的维护策略,即在生产过
燃料电池因其高效无污染而受到广泛关注。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氧还原反应(ORR)。开发高效且性能稳定的ORR电催化剂,是燃料电池产业化必须突破的瓶颈之一。本文采用DFT计算方法,研究了单原子催化剂(Single atom catalyst,SAC)Fe SAC@G模型中配位键的强度,进而引入轴向配位结构和多金属活性位点,建立了FexN@Fe催化剂结构模型并研究了其ORR催化活性。深入研究了碱性溶液中
为了进一步促进流化床换热防垢节能技术在硫酸钠溶液蒸发过程中的应用,探究其强化传热的机理,本文设计并构建了一套硫酸钠循环流化床蒸发装置,考察了其颗粒碰撞行为和传热性能。首先,对多相流的碰撞加速度信号进行了时域和频域分析,确定了多相流各相的特征频率范围。然后,对比了硫酸钠溶液和水中的颗粒碰撞行为和传热性能的差异。最后,考察了颗粒添加量、循环流速、热通量和颗粒类型等参数对硫酸钠溶液中的颗粒碰撞行为和传热
As(Ⅲ)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无机污染物,将工业废水中的As(Ⅲ)预氧化为As(V)有助于后续处理过程。尽管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的高级氧化工艺在污染物处理方面得到广泛的研究,但过二硫酸盐(S2O82-,PS)和过一硫酸盐(HSO5-,PMS)的高成本制约了该工艺的大规模应用。基于亚硫酸根[SO32-,S(Ⅳ)]的高级氧化工艺同样可形成SO4·-,而烟气脱硫废水中含有的
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功率模块是风电变流器实现能量变换和传输的核心器件,其需求随着海上风力发电产业的迅猛发展而快速增长。IGBT模块具有多层结构,由多种异质材料构成,其中的部分关键材料在海上风电特殊的服役环境下易于发生腐蚀进而导致模块失效,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提升海上风电变流器IGBT模块的服役可靠性,必须深入探讨其在海风环境下的腐蚀行为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本文梳理了IGBT模块腐蚀与
在传统的反应精馏(RD)过程中,反应段的催化剂填装分布或者理论级上反应停留时间分布(SARTD)通常是均匀设计的,而如果采用不均匀分布的设计对反应精馏效果的影响是少有文献报道的。本文采用反应精馏实验和过程设计优化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反应精馏塔内反应段内停留时间分布对RD过程的影响,并为SARTD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可以为反应精馏塔内催化分离内构件的设计和工业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本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