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的伦理学基础是指伦理学这门学科中那些深刻影响着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设计、课程评价、课程改革等课程领域的伦理学理论。研究课程的伦理学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课程研究的知识领域,完善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为课程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给其他课程理论基础研究带来方法论启示。运用文献法和理论分析法,论文对中外课程伦理学基础研究进行了梳理,探讨了课程的伦理及作用机制。国外的课程伦理学研究特点领域广泛化、方法多样化,同时也存在着研究表浅、零散等不足之处。我国的课程伦理学基础研究起步较晚,涉及到课程的公平、善恶、人道、制度等伦理问题。我国的课程伦理学基础研究存在着研究范围窄小化、研究方法单一化、研究框架不平衡、作用机制探讨不明显、实践性缺失等问题。基于此,我国课程伦理学研究应拓宽课程的伦理学基础研究、探究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促进研究的整合与深化、加强伦理学作用机制探讨、提高研究的作为性与实践性。课程的伦理学作用机制是指课程运作中的伦理学机理。可以分别从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改革五个方面进行探究。课程设计反映社会伦理效用,社会伦理在课程内容设计和课程结构设计两个方面发挥效用,使课程设计的内容趋于合理,结构趋于完整平衡。课程目标体现社会的伦理价值追求,课程目标肩负着一部分社会伦理规范的目标和宗旨,这利于课程目标发展朝着人文性、公平性以及多元化的方向。课程实施是社会伦理规范的组织与践诺的环节,伦理规范在此环节涉及到课程实施主体,课程实施的模式和策略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伦理标准等问题。课程评价是对社会伦理规范的效用反馈和调节的环节,效用的评价准则来自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并论述了课程中社会伦理规范效用评价应遵循的价值取向。课程改革是应对社会伦理诉求的变革,这种变革来自于伦理冲突,不合理取向的弊端以及制度伦理不断发展的要求,同时课程改革反过来促进伦理理论的深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