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SPAC理论,通过对宁夏盐池沙地主要植物群落土壤水分的长期定位观测,主要植物生长季蒸腾速率的测定,以及土面蒸发的对比研究和该区多年降水资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分布格局和变化规律,计算了单位面积土地上不同灌木树种可承载数量,并依次为依据提出了三种盐池沙地人工灌木造林模式。(1)盐池县多年平均降水量小,只有283mm,年际变化大。相对丰水年前、后的1~2年内即出现极端干旱年(接近最小值),表现出三年两头旱的特征。生长季降雨量小,生长季降雨时间分布不连续。(2)在生长季日平均蒸腾速率方面,受天气原因影响,2007年柠条(C.korshinskii)、沙柳(S.psammopila)和油蒿(A.ordosica)三种灌木最大日平均日蒸腾速率均较晚,其油蒿最大日平均日蒸腾速率出现在8月,柠条和沙柳最大日平均日蒸腾速率出现在9月;在蒸腾特性方面,油蒿表现为“单峰”型,柠条和沙柳表现为“双峰”型,个别月份由于天气情况影响有所不同;在蒸腾耗水总量方面,相同样方面积内柠条蒸腾耗水总量最多,沙柳最少。(3)盐池沙地各样地土壤含水量大体上在5月和8月形成峰值区,6、7月含水量降低,9月份土壤含水量有所回升。生长季土壤含水量分为土壤水分弱失水阶段、土壤水分消耗阶段和土壤水分缓慢恢复阶段。沙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土壤水分低值层(0-15cm)、土壤水分活跃层(15-75cm)以及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75cm以下)。(4)盐池沙地土壤蒸发量在6月和8月形成峰值,不同立地的土壤蒸发量大小依次为油蒿林地>柠条林地>裸沙地>沙柳林地。(5)单位面积(hm2)上柠条最大承载数量为6月的3813株,允许株行距可以达到1.5m×1.5m;最小承载数量为9月的908株,允许株行距可以达到3m×4m。单位面积(hm2)上沙柳最大承载数量为6月的1575株,允许株行距可以达到2m×3m;最小承载数量为5月的468株,允许株行距可以达到4m×6m。单位面积(hm2)上油蒿最大承载数量为6月的7956株,允许株行距可以达到1m×1.2m;最小承载数量为9月的1212株,允许株行距可以达到2m×4m。(6)沙区人工植被构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模式:沙柳纯林模式、两行一带柠条纯林模式和六行柠条林带加一条沙柳林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