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立交桥周边绿地是城市森林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其它绿地所能够发挥的一般意义上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之外,立交桥周边绿化在软化建筑线条、美化道路周边环境、辅助输导现代交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地系统综合效益评价对于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以及抚育管理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城市行道树体系、广场绿地、公园绿地、专用绿地以及其它形式的绿地开展了较多的部分生态效益或综合效益评价,但就城市立交桥周边绿地效益的综合评价和在立交绿化配置模式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本研究对昆明市区二环以内的立交桥周边的绿化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按照植物配置结构类型将其划分为四种基本的立交桥周边绿化模式:第Ⅰ类是以乔、灌、草三层结构为主的复层植物配置模式,包括官南立交桥、石虎关立交桥;第Ⅱ类,以灌、草二层结构为主的园林灌草配置模式,包括黄土坡立交桥、金星立交桥、小屯立交桥、日新立交桥、菊花立交桥、马村立交桥、大树营立交桥、西苑立交桥;第Ⅲ类,为疏林草地绿化模式,包括福德立交桥、福海立交桥、小菜园立交桥、西站立交桥、小庄立交桥;第Ⅳ类,为单纯地被型绿化模式,包括石闸立交桥、金马立交桥。
从昆明市区上述四类立交桥周边绿地植物配置模式中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座立交桥,运用唐东芹等人提出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AHP模型与方法(经本文作者修正),对各类立交桥周边绿地的绿化景观效果进行评价,并计算各典型立交桥周边绿地的绿量及昆明市区二环路内立交桥绿地的生态经济效益值,得出以下结论:
(1)对属于第Ⅰ类植物配置模式的典型代表官南立交桥和石虎关立交桥进行评价,其最终评分值介于7-8之间,评定为“好”;属第Ⅱ类植物配置模式(即典型的灌草型结构)的黄土坡立交桥和金星立交桥,其最终评分值介于5-6之间,评定为“中等”;属第Ⅲ类植物配置模式(即疏林草地结构)的福德立交桥和福海立交桥,其最终评分值介于5-7之间,为“中等偏好”;而石闸立交桥属第Ⅳ类植物配置模式,即地被型结构,最终评分值小于4,其绿化植物景观为“差”。这一评价结论比较科学地量化说明了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强调构建乔、灌、草结合的复层模式的意义所在。
(2)同属第Ⅰ类植物配置模式的官南立交桥与石虎关立交桥周边绿地的叶面积指数却有很大差异,前者为5.13;而后者只有1.02。同属第Ⅱ类植物配置模式的黄土坡、金星立交桥周边绿地的总绿量值相近,分别为79670.90 m<3>、71250.51m<2>,而总叶面积指数则分别为1.19、0.71。属第Ⅲ类植物配置模式的福德立交桥总叶面积指数为2.91;而同类绿化植物配置模式的福海立交桥的总叶面积指数却只有0.66。属第Ⅳ
类植物配置模式的石闸立交桥总绿量和总叶面积指数分别为8412.58 m<2>和0.45,在四类植物配置模式中最小。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立交桥周边绿地绿量的大小与其植物配置类型及绿化覆盖率密切相关,乔灌草复层结构的植物配置类型的绿地,其总叶面积指数较高。但与综合生态效益的发挥密切相关的绿量和叶面积指数更主要地取决于绿化覆盖率。如石虎关立交桥周边绿地由于绿化覆盖率过低,即使是同样采用了复层结构种植模式,其总绿量和叶面积指数也还是较低,综合效益也就较低。 (3)参照园林绿化效益的评估和计量方法对昆明市区二环路内立交桥绿地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初步评估,得出每年的估算值高达2930万元,其中每年放出O<,2>的经济效益达2913万元,立交桥绿地吸收SO<,2>减少的损失为325.60元,滞尘的经济效益为4017.74.元,绿地蓄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值达9.86万元,每年调节温度的经济效益值达6.53万元。由此表明,这些立交桥周边绿化对于美化昆明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