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发展迅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多重耐药性结核杆菌尤其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出现,给临床治疗造成了困难。由于现有药物较难控制耐药菌感染,研制抗耐药菌药物已经成为药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实验的目的是建立植物和内生菌提取物库,以细菌、细菌外排泵及β-内酰胺酶为靶点,筛选对耐药菌有抗菌作用的样本,通过活性跟踪分离,得到活性单体或组分,为研制新的抗耐药菌药物奠定基础。植物及植物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一个庞大的化合物库,是发现新的抗菌物质的天然资源。本实验的样本库由植物及植物内生菌的提取物组成,共300个个样本。以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株为靶点,采用Kirby-Barer纸片法及药基法进行筛选,发现橙色串珠霉(M.erythraea Sh.Et Dodge)的菌丝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用TLC进行活性跟踪、柱色谱分离,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1,根据化合物1的1H、13C NMR谱及高分辨质谱,鉴定为21,25-二甲基-24-乙基-8,15,22-三烯-3β-甾醇。检测了化合物1对9株细菌的MIC浓度,在8-128μg/ml之间,对G+菌的抑制效果强,为杀菌作用,对G-菌的抑制效果较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耐药株的MIC、MBC浓度相同,说明敏感株和耐药株存在共同靶位。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株感染小鼠,化合物1的保护率在70-100%之间,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化合物1属于甾醇类化合物,毒性低(化疗指数﹥7),尚无类似结构的抗菌药物上市,因此,可作为抗菌先导物进行结构修饰,值得进一步研究。将抗菌药物泵出胞外是细菌广泛存在的耐药机制,抑制细菌外排泵(efflux pump),可以增加细菌胞内药物浓度,使耐药菌恢复对原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小蘖碱为细菌外排泵底物,建立细菌外排泵抑制剂双平板筛选模型,从样本库中筛选出白前、牡丹皮乙醇提取物及橙色串珠霉菌液提取物,经活性跟踪分离,得到化合物2、3、4三个抑制细菌外派泵的活性单体,通过波谱解析,其结构鉴定为:2,4-二羟基苯乙酮(化合物2)、5,7-二羟基-4′-羟甲基异黄酮(化合物3)、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化合物4)。体外试验表明,三种化合物均能提高耐药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小蘖碱的敏感性。体内抗耐药菌感染试验发现,化合物2可能存在神经毒性,化合物4可以抑制动物细胞外排泵,不是细菌外排泵专一性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