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约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掣肘日益明显,生态文明建设对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具有突出作用。我国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生产生活方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保障,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省域经济与行政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效率逐渐无法满足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需要,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在城市中局部爆发,而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从过去的局部调整提升为生态共同体的产业协同、主体功能划分和全局优化,因此有必要从城市群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研究。2016年5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成渝城市群不仅是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而且作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美丽中国的先行区还肩负着绿色永续发展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和布局,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以绿色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群。本文系统梳理生态文明理论、城市群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的内涵和研究进展,提出自然契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依据,论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机理,运用系统演化论改造的EKC曲线从外部整体说明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综合水平的数量关系;运用嵌入自然契约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内部说明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依托国土开发格局构建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以技术创新和优化结构促进能源、水、土地等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提高生态经济效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手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国土开发格局、生态经济效率和生态经济耦合协调构成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以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择国土开发格局、生态经济效率和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等三个维度构建成渝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尽量实现系统、完整、客观的反应成渝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得出主要结论包括:成渝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双核”结构,形成等级板块空间格局;生态经济协调水平与经济发展实力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成渝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整体较好。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城市群发展必须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成渝城市群应根据生态承载功能实现产业分工协作和主体功能完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以创新驱动提升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明确环境治理修复责任主体,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建立跨行政区的互联互通、联防联控,构建生态、交通、科技、市场等一体化协调机制,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