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意义——海德格尔死亡观批判性透析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德格尔死亡观中蕴含着可贵的思想元素,该文的意图是使这种思想元素更为明白、充分的展示出来.但一个根本前提是,那些曾经固结于其理论构架的思想元素必须获得一个新的表现自身的场地,不同于旧的哲学地基的新的地基.于是该文的另一个更现实的任务是对海德格尔在死亡观中表现的理论构架和基本概念进行批判性审察,最后尝试着在新的思想地基上展示主题.所说的"可贵思想元素"即是海德格尔对"死亡"意义的"非二元对立"化的理解方式,就是说不是在生死对立这种常识的自明区分的逻辑格式内理解死亡,而是仅仅在"生"的"一元世界"内理解死亡.这是极为可贵的,常识意识对死亡的自明的领会该受到震惊,该陷入坦诚、深入的反省而不是仅仅由于着迷于"外身世界"而在浮躁的吵闹声中对之视之不见.所要突出的另一个"可贵思想元素"即关于情绪的观念.当然,关于情绪的思想在海德格尔那里不是直接服务于理解"死亡".但我们却视之为可贵的.一方面在于,是海德格尔第一次使非"对象化"的情绪在哲学上露面了——一种在当下性中"升起"的情绪,不是首先预设了主体,预设了对象,再从主体中发出情绪或由于对象而导致情绪;不是这种在主客事先截然区分之后所领会的,在常识意识中显得最为自明的情绪,这已是多层意义结构所"包装"、"制作"了的情绪.另一方面在于,我们恰恰把这种"直接的","源初的"情绪作为我们理解死亡的新的哲学基地.这种脱离了主体、客体的情绪显然不是在心理学的逻辑构架和常识生活事件的因果引发线索的逻辑框架中所理解的情绪.遗憾的是海德格尔并没有看到"一元化"的死亡观与"情绪"有着内在的相关性.海德格尔哲学言说的基地是"超验论"的,"一元化"的死亡观植根于作为超验的生存论概念"此在",而"情绪"作为生存论概念的首要身份是此在展开的三环节之一.简言之,一元化死亡观与"非对象化"的情绪在他那里都是超验的、空洞的、偏于形式的.我们却毫不忠于"超验论".哲学的起点不是生存论概念.我们把作为现实生活经验的情绪作为哲学的起点,一元化的死亡观不是植根于生存论概念"此在"的属性,而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一元性",即情绪性生活经验的"一元性".生动、具体与"人"更为贴近的一元化的死亡的理解是在情绪性生活经验中的"显露".然而,在这种一元整体化世界内的"死亡"也便无法再被自明干脆的称之为"死亡"了.
其他文献
电子政务是一个有着极高复杂度的系统工程,要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有效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实现市场化运作.本文研究中国电子政务的市场运行机制.本文从分析电子政务的发展历
科技期刊是反映科学技术产出水平的窗口,一国科技水平的高低可通过期刊的状况得以反映.由于SCI的广泛影响,利用SCI的数据对各国科技论文进行排序,现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