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血栓形成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是新一代抗凝药物,因其具有抗因子Xa(FXa)活性和抗凝血酶(FⅡa)活性、促进组织因子抑制物的(TFPI)释放、促纤溶、延迟性抗血栓、神经保护和抗炎作用,近年来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关于抗凝治疗的效果,许多临床试验包括一些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因此目前国内外关于LMWH应用于脑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在治疗时机的选择、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尚存在争议。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早期不同时间窗低分子肝素对脑血栓形成转归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患者按给药时间及治疗方法分为四组,对照组:采用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扩容或中医中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A组:常规治疗+LMWH,LMWH给药时间<24h;治疗组B组:常规治疗+LMWH,LMWH给药时间24-48h;治疗组C组:常规治疗+LMWH,LMWH给药时间48-72h。低分子肝素采用0.4ml,脐周皮下注射,12h一次,连用7天。病程中监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治疗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A、B、C组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A、B、C组在治疗后NIHSS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四组NIHSS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其中治疗A组降低最明显,治疗B组次之,但均较对照组低,四组的NIHSS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