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园”是每个生命个体都不可或缺的精神存在。人类在“家园”的建构上蕴含了丰富的社会行为和伦理关系,它指涉着个人的精神世界、亲属的血脉联系、群体的阶级文化、民族的语言和生活方式等等。库切在其小说创作中流露的家园意识同样具有丰富的内涵。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章。 第一章从库切的流散身份入手,以其自传体小说《男孩》《青春》为文本分析的主要对象,从他对南非故土的情感疏离、成长后的流散经历以及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三个方面论证了库切小说中家园意识的发轫和动因。同时他对南非的书写,将“家园”的概念范畴置于后殖民语境之下,具有了更广泛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从库切的三个主要作品出发,着重分析了迈尔克·K作为生命个体对自由家园的追寻与失落、卢里作为逐渐被新南非边缘化的白人后裔在文化家园失落和重建中的耻辱感和救赎意识、老行政长官作为帝国官员对帝国文明的瓦解和对理想家园的坚守。在这三个人物身上,库切集中表达了自我对于“家—国”构建的追求及理想。 第三章从上一章节“家园”书写的分析中,看到库切小说对“家园”书写具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在他笔下,“家园”呈现出“流动性”“雾态化”的面貌,是对“家园”形态的极大丰富。同时,他对“家园”边缘性主体的拓展,在沉默的叙事中对“家园”情感的节制表达,都成为他家园书写的特色。 基于以上三章的论述,可以看出,库切小说中的流露出“家园”情感基于南非本土的现实状况,但又不限于南非领地,而是追随笔下的人物将其对“家园”的思考和构建置于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自然环境之中,关注的是人生存的本质,在库切看来,人类生存的本质即是“无家”的存在,这也是他独特的“家园”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