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分进化的铝土矿磨矿分级过程非线性参数辨识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fang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磨矿机理建立磨矿排矿粒度分布预测模型对磨矿过程的优化控制以及提高磨矿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连续磨矿-分级回路中,钢球磨损量与螺旋分级机的返砂对连续磨矿-分级回路磨矿排矿粒度分布特性的影响极大。因此,本文以球磨机中钢球磨损量与螺旋分级机的返砂粒度分布特性为对象,研究钢球磨损规律预测模型与螺旋分级机分级效率在线预测模型,并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辨识模型的参数。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结合铝土矿磨矿-分级过程非线性模型参数辨识问题,改进DE算法交叉策略并结合jDE参数自适应算法,提出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单目标与约束多目标非线性参数辨识方法。针对现有钢球磨损模型无法准确描述磨矿过程中钢球磨损规律,改进钢球磨损规律预测模型,基于小型球磨机钢球磨损试验数据辨识模型参数,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钢球磨损预测模型能准确地描述球磨机中钢球磨损规律,预测不同直径钢球的磨损量,指导磨矿过程补球操作。针对现有螺旋分级机分级效率无法实现在线预测的不足,融合矿物粒度分布方程、螺旋分级机数学模型与RBF神经网络参数预测模型,提出铝土矿分级效率在线预测方法,并基于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的约束多目标模型非线性参数辨识方法,在线辨识模型中的参数,利用分级机生产现场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螺旋分级机分级效率在线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虽略逊于基于RBF神经网络分级效率离线模型,但能满足铝土矿分级生产的要求,为铝土矿分级过程的优化控制提供操作指导。
其他文献
加热炉是冶金企业最主要的耗能设备,其自动控制策略是过程控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如何利用自动控制系统确保钢坯的加热质量、节约加热炉的能耗、确保燃烧系统的最
在高炉生产过程中,炉内状态是布料操作决策的关键。高炉炉内状态的检测、预测是高炉优化操作的基础。本文主要是针对高炉炉内的温度场和料面分布建立模型,提供更好的炉内状态
本文包括两篇内容:智能永磁电动操作机构研制和微细喷油孔电火花加工机床研制。 第一篇,智能永磁电动操作机构研制。 确定了新型的智能永磁操动机构的结构形式及传动机构
数据采集与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信息数据的采集、存贮和处理。70年代以来,由于微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军、民用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适于通用微
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广泛的被人们用来当作鉴别个人身份的主要依据。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是基于计算机或高性能MCU来进行指纹识别的技术,具有方便、高效、安全、
基于USB主机的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采集数据存储方案。该数据采集系统在无PC机参与的情况下,将采集所得数据通过USB总线直接存入移动存储器,因而具有外置式、便携式、
有限元并行计算可有效解决大型复杂结构有限元分析对计算速度的高要求,是今后大型复杂结构数值仿真的发展方向。区域划分是有限元并行计算的关键环节,对并行计算的效率影响极
近年来大部分的煤矿安全事故是由于瓦斯浓度超限爆炸引起的,这不仅给煤炭企业带来损失,还严重影响了煤炭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瓦斯监控系统的改进变得尤为重要。由于井下环境错综
磁力轴承具有定转子之间无摩擦、高转速、高精度等优点,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国际上的磁力轴承研究已经有40年以上历史。目前,在美国、法国、日本、瑞士等国已经获得了工业领域的应用。国际第一届磁力轴承会议于1988年举行,以后每2年一届。我国的磁力轴承研究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于今已有20年左右历史,但始终没能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提出磁力轴承的数字控制系统的新设计方案及其实现
随着控制系统日益的大型化、复杂化,其对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地,系统模型的准确性也要提高。对于系统辨识,经典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尤其对于多变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