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无疑是那种“难以分类的人”,他的思想、研究对象和写作方式,正是德勒兹所说的那种“块茎式”的,与传统的树状结构不同,本雅明的思想宛如散落在历史社会文化中的碎片,犹太神学、超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些思想在本雅明那里相互缠绕,时而隐没时而明晰,而他却从未明确地“使用”过任何一种现成的理论。本雅明的研究对象从青年时期偏重思辨的神学-语言学、经验、法律、文学批评以及认识论到后来以拱廊街和波德莱尔研究展开的19世纪现代性研究,本文放弃生硬地从本雅明浩瀚的思想碎片中梳理出一条明晰线索的努力,而是试图抓住他思想中的若干核心概念:语言、经验、起源、单子、星丛、辩证意象、恋物品与废墟……以这些概念及其不同的研究对象,力图构建出本雅明的哲学思想星丛。本雅明一生都在思考弥赛亚救赎的世俗化方案,20年代中期之前,他主要从语言和经验中揭示历史的神性起源,关注世俗历史中带有神圣启示的“碎片”,为堕落为世俗历史朝向原初总体性的回归保留出通道。20年代中后期,因个人际遇与历史形势的变化,以及在超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浸染下,本雅明的思想脱去了早期的晦涩抽象,研究对象也从对神学-语言学、法律、经验、现象与理念的探讨转向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起源,从拱廊街的兴衰历程到波德莱尔抒情诗中的巴黎城面貌,在希望意象、原初历史、辩证意象、恋物与废墟、时尚与永恒轮回这些概念之下,他力图从历史的川流遏制住停顿的时刻,从历史的连续性中爆破出“可辨识的当下”;通过对19世纪现代性那些微小的、毫不起眼的琐碎事物的洞察,对那些历史进程中隐秘时刻的把握,本雅明“希望实现的是适用于神学沉思的‘救赎’行动”,一方面,将现代性从其沉浸的神话梦境中唤醒,与此同时,在过去的时间和记忆中寻找弥赛亚借以通过的那扇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