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Hardiker的需求理论视角,通过对武汉市Z社工站的实地参与观察,深入接触一线社工和服务对象,聚焦一线社工的服务提供与服务对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社工服务与服务对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线社工自身的专业能力欠缺,不足以支撑社工为服务对象提供有质量的服务。并且,一线社工要应对的工作事务繁杂,通常不会花费时间大量时间去做服务对象的需求调查,自然也就不能准确把握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2.服务对象参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参与过社工服务的服务对象参与表面化,二是未参与过社工服务的服务对象容易被忽略。通过实地参与观察,以及对Z社工站的一线社工和服务对象的深度访谈,发现社工服务不能匹配服务对象需求有以下原因。从社工方面分析:1.社工的专业性不足,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少;2.社工的生存环境被挤压,行政压力大;3.对社工服务效果的评估更重视书面材料,而不看服务的现实效果。从服务对象方面分析:1.服务对象的需求难以通过服务活动实现;2.服务对象对社工服务的认可度低;3.服务对象的参与表面化;4.服务对象与社工之间沟通不畅。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社工服务与服务对象需求之间呈现不匹配的状态,而服务对象的参与不足又会加剧这种现象的不良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如何改善社工服务与服务对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1.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会影响社工服务的质量,社工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升社工服务与服务需求的匹配度;2.对社会工作服务效果的实地评估对于促进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改进有着积极作用,实地评估有助于提升社工服务与服务需求的匹配度;3.在进行社会工作服务时,对服务对象的选择不应仅仅以简单入手为标准,还应该关注最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而建立一个服务对象与社工直接交流的平台尤为重要,也就是说,与服务对象的直接沟通也有助于提升社会工作服务与服务对象需求的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