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是一个具有全球环境影响的大国,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能源需求日益增大,环境利益不断扩展,中国也在世界环境议题中越来越多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参与了众多环境谈判以及国际环境协定的制订。中国的环境行为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中国多边环境谈判的行为特点,分析中国针对不同环境问题所采取的不同态度与立场,有利于今后中国更加成功有效地开展多边环境谈判、维护国家利益。 本文以中国多边环境谈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从1972年到1998年间中国参与的五个多边环境案例,并归纳出了影响中国多边环境谈判行为的七个因素。 本文认为,以下七个因素影响了中国的多边环境谈判行为:1,中国政府对环境议题的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中国政府对谈判的环境议题的管理经验越多、管理能力越强,中国政府对谈判就会越有信心,越敢于做出承诺;2,环境议题在中国国内的紧迫性大小。多边环境议题在中国国内越有紧迫性,中国政府越愿意加入多边环境谈判,并签署多边环境协定;3,科学界的研究水平。中国科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水平越高,中国政府越倾向开展谈判;4,形象与国际示范效应。只要谈判的环境议题和协定有利于中国争取世界舆论、树立和维护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且不对经济发展产生大的负面冲击,中国政府也倾向于对该谈判保持积极态度,甚至作出一定的承诺、承担一定的义务;关注某一环境议题的国家越多,中国政府对该环境议题就越关注,加入多边环境协定的国家越多,中国政府就越倾向于加入该多边环境协定,国际示范效应在中国多边环境谈判中发挥着很大作用;5,预期收益。中国政府参与该多边环境谈判的预期收益越多——包括国外资金援助、环境保护技术转移、对中国环境保护产业的促进等,参与谈判并达成协定对中国的吸引力就越大,中国的态度也就越积极;6,履约成本。中国政府实施多边环境协定所需要的成本越高、协定中对中国的义务规定越多,中国政府就会对该环境谈判表现消极态度,拒绝作出承诺;7,确定义务时采用什么原则。多边环境协定规定各方义务时是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如果在多边环境谈判中遵循了这一规则,中国倾向于加入该协定;反之,中国拒绝作出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