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间词派研究是明末清初词派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工作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在于弄清云间词派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评价其创作之成败、词学观之得失,揭示其在词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以期为梳理清代词史的脉络奠定基础,提供线索。 本课题当前特别需要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摸清云间词派的家底即基本情况,包括词人或词人群的基本情况;产生于明末清初、与云间词派关系密切的词总集、选集、合集的基本情况;一些个人词集的基本情况;云间词派的存续时间以及有关的史料等等。 2、关注云间词派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别要关注云间词派与几社的关系。明末清初江南的地域文化非常繁荣,地方性文社在其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时的江南地方文社中,几社最为世人注目,文学意义上的云间派,就是在几社这个平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对以往研究中的舛误需要有所澄清和修正。以往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陈子龙或“云间三子”,由于版本依据不足,研究中出现了一些舛误之处。如今资料条件大大改善,对这类舛误应有所澄清和修正。 4、重视对词人群体的研究。云间词派在人员结构上的一大特色,是拥有众多各种各样的词人组合,如家族词人群、同社词人群、师生组合群等,他们构成了词派的支架,也是词派的重要人力资源网络,云间词派运行数十年而不衰,很大程度上是靠这个网络来维系的。 本论文就是根据上述目的和问题来确定基本思路和研究框架的。 全论文主要部分为正文八章,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章对云间词派的基本情况作概述,包括云间词派的时空定位、与云间词派有关的几部重要词集、云间词人名录、云间词派的人员结构特点以及松江几社与云间词派的关系。 第二章至第六章是词人群体的研究。第二章重点考察“云间三子”的形成和 《幽兰草》的创作结集时间,并对《幽兰草》的价值作了客观评估。 第三章和第四章都以家族词人群为考察对象,但侧重面不同。对宋氏家族,充分考虑其根深枝茂、影响大等因素,重在考察其家族世系、家族特点,描述家族的群体文学活动,并对群体创作的结果《倡和诗余》进行分析评价。周氏家族是由祖孙三代构成的词人群体,本论文主要反映其个体的创作成果,以彰显其纵向传承的家族源流。 第五章以蒋平阶师生组合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词学观中极端复古的倾向以及 《支机集》的《花间》宗尚等特点进行重点考察。 第六章以一个编辑群体为研究对象,田茂遇等人编选的《清平初选后集》刊行于康熙十七年,标志着云间词派的终结。云间词派后起的词学观念较为通达,于词取径比较宽泛,.突破了前辈乡贤过于狭隘的路径,体现了词派后期擅变与融合的趋势,本章对此皆作了考察。 第七章和第八章是对词人个体的研究。对具有领袖地位的陈子龙特辟专章,作多方面研究,重点考察其在云间词派生成中的作用,论述其词学思想之得失,对其前后期词之变化作出客观的描述和评价,并对陈子龙在明末清初词坛的地位和影响做出总结。对另外比较重要的词人则将其合为一章,重在彰显其特点,以微观而见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