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AF中以黄曲霉素B1 (Aflatoxin B1,AFB1)分布最广、毒性最大。本研究开展了鸭饲料及其原料中AFB1的污染情况调查,探讨了AFB1对鸭的致病作用及其防治方法。1.鸭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方法,对某公司鸭饲料原料供应地的玉米、豆粕、花生粕进行抽样检测,调查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污染程度。(1)2013年10月~2014年9月,国内各产区玉米被AFB1污染程度依次为:华中区域>华东区域>西北区域>华北区域>东北区域,AFB1检出率依次为100%、52.4%、29.2%、19%、15.4%;华中区域、华东区域AFB1超标(AFB1含量均在20μg/kg)率分别为85.7%、33.3%,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未检测到超标的样品。2014年10月~2015年9月年,国内各产区玉米被AFB1污染程度明显降低,但仍有污染,且在区域分布差异上与上一年度相似,按照检出率排序依次为:华中区域>华东区域>西北区域>华北区域>东北区域,检出率依次为33.3%、24.4%、24.1%、9.3%、7.3%。华中区域、华东区域超标率分别为8.3%、4.4%,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未检测到超标的样品。从以上检测结果来看,玉米作为动物饲料主要能量原料,在2013-2014年度受AFB1的严重污染,2014~2015年度污染较轻,且在同一年份中的污染程度呈明显的区域分布。(2)2013年10月~2014年9月,河南、山东所采90个花生粕样品中,AFB1检出率均高达100%,超标率分别达到85.1%和93.8%。2014年10月~2015年9月,河南、山东所采131份样品中,AFB1检出率分别达到96.9%和100%,超标率分别达77.3%和85.3%。以上检测结果说明花生粕中AFB1的污染在不同区域和年份污染均非常普遍。(3)2013年10月~2015年9月,共检测豆粕样品50份,检出率10%,且检出样品AFB1含量均在10μg/kg以内,未见超标样品。2013年~2015年间,通过走访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省份的养殖场,收集现场信息,使用ELISA方法检测鸭饲料中AFB1的含量,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内脏组织病理学切片,分析饲料中AF B1超标对肉鸭、蛋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一共收集到12个因使用AFB1超标鸭饲料(含量在32μg/kg~102μg/kg不等)而导致鸭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的养殖场。调查结果显示,饲料中AFB1超标对肉鸭产生严重影响,可导致中毒症状的发生,死淘率增加10%~20%,死亡阶段主要集中在1-2周龄。临床可见,鸭群采食量降低,精神萎顿,有的排白色或绿色稀粪;病程长的雏鸭,出现消瘦,呆立,翅膀下垂;驱赶时病鸭勉强能够走动,但步态不稳,有的瘫痪;死前角弓反张。大体病变可见肝脏肿大,出血,质脆弱,部分死鸭肝质地变硬;肝脏颜色变淡变黄,有的发绿;胆囊肿大、充盈,胆汁发黄。组织切片可见肝细胞发生空泡变性、脂肪变性,并能看到胆管上皮增生。产蛋鸭未见明显的死亡,主要表现为鸭群产蛋下降、蛋重变轻,产蛋率可下降50%-80%,蛋均重下降20%-30%。2.黄曲霉毒素B1对鸭致病性的实验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实验条件下饲料中AFB1对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内脏器官病理学变化。选用1日龄SM4商品代白羽肉鸭160只,随机分配到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AFB1组)中,每组80只。对照组饲喂由正常玉米配制的饲料(AFB1含量为8μg/kg), AFB1组饲喂由霉变玉米配制的饲料(AFB1含量为60μg/kg)。所有试验动物自由采食、饮水,饲养期28 d。每天记录采食量、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剖检死亡鸭,记录大体病变。28日龄时,屠宰所有试验鸭,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采集肝脏、脾脏、肾脏、胰腺等器官的组织块,制作组织病理学切片进行观察。(1)AFB1组的试验末重和对照组相比减轻了12.40%,差异显著(P<0.05)。说明饲料中污染AFB1后,对肉鸭增重产生显著影响。(2)对照组、AFB1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分别为114.48 g、107.05 g,AFB1组日均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6.49%,差异显著(P<0.05)。说明饲料中污染AFB1后,会显著降低肉鸭采食量。(3)对照组、AFB1组、的料重比(F/G)分别为1.70,1.82。AFB1组比对照组的料重比提高了0.12,差异显著(P<0.05)。说明饲料中污染AFB1后,会显著提高肉鸭料重比。(4)对照组、AFB1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25%、11.25%,AFB1组比对照组死亡率升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饲料中污染AFB1后,会显著增加鸭群的死亡率。(5)通过观察AFB1组的肝脏组织病理学切片可见,肝细胞肿胀,肝窦狭窄甚至消失,部分发生水泡变性;汇管区胆管上皮增生,增生的胆管上皮呈腺管样排列或散在分布于肝细胞之间,严重的可见小胆管数量明显增多。脾脏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未受到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肾脏内小血管扩张,充血。胰腺可见局灶性坏死,坏死灶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上试验结果可见,通过使用AFB1超标的玉米配制的肉鸭全价配合日粮,复制出了AFB1中毒的临床病例。在实验室内证实含60μg/kg AFB1日粮能够显著降低28日龄出栏的肉鸭生产性能,造成肝脏的明显损伤,导致肝脏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并有诱发癌变的倾向。3.不同种类脱霉剂对黄曲霉毒素B1及营养物质的吸附作用比较研究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种类脱霉剂对AFB1及营养物质的吸附作用,并通过动物试验,研究脱霉剂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中选择的3种脱霉剂分别为:脱霉剂A,主要成分为水合硅铝酸盐;脱霉剂B,主要成分为β-1,3-D-葡聚糖和甘露寡糖;脱霉剂C,某国际知名品牌脱霉剂,主要成分是水合硅铝酸盐与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的复合物。试验选用的试验动物为1日龄SM4商品代白羽肉鸭。(1)分别在浓度为70 μg/kg的AFB1溶液中按照2 mg/ml、3 mg/ml、4 mg/ml的浓度添加脱霉剂A,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脱霉剂A对溶液中AFB1吸附率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57.14%、68.57%%、74.29%%,但其单位质量的吸附量呈下降趋势,其吸附量分别为20 μg/g、16 μg/g、13 μg/g。分别在浓度为70μg/kg的AFB1溶液中按照0.5 mg/ml、1 mg/ml、 2 mg/ml的浓度添加脱霉剂B后,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溶液中AFB1浓度和吸附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吸附率分别为8.57%%、10.00%%、7.14%%,其单位质量吸附量分别为12μg/g、 7 μg/g、2.5 μg/g。分别在溶液中按照0.5 mg/ml、1 mg/ml、2 mg/ml的浓度添加脱霉剂C后,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脱霉剂C对溶液中AFB1吸附率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42.86%%、64.29%%、78.57%%;但其单位质量吸附量呈下降趋势,其吸附量分别为60 μg/g、45μg/g、27 μg/g。(2)在维生素B1溶液(对应检测样品浓度为100%)中以50mg/ml的浓度分别添加脱霉剂A、B、C,模拟吸附后,脱霉剂A和脱霉剂C对维生素B1有较强的吸附作角,吸附率均达到了100%,脱霉剂B对维生素B1无吸附作用。在维生素B6溶液(对应检测样品浓度为100%)中以50 mg/ml的浓度分别添加脱霉剂A、B、C模拟吸附,三种脱霉剂对维生素B6的吸附率分别达到18.3%、5.08%、25.42%。在维生素E溶液(对应检测样品浓度为50%)中以50mg/ml的浓度分别添加脱霉剂A、B、C,模拟吸附后,脱霉剂A和脱霉剂B对维生素E无吸附作用,脱霉剂C对维生素E有吸附作用,其对维生素E的吸附率为12.67%。(3)在浓度为73 mg/100ml的矿物质铜的溶液中以50 mg/ml的浓度分别添加脱霉剂A、B、C,模拟吸附后,三种脱霉剂对矿物质铜的吸附率分别达到37.45%、3.20%、42.01%。在矿物质铁、锰、锌的溶液中以50 mg/ml的浓度分别添加脱霉剂A、B、C,模拟吸附后,铁、锰、锌浓度和吸附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4)根据以上试验结果,选用脱霉剂A进行动物试验。试验参照第二部分方法进行,对照组AFB1含量为52μg/kg,试验1组AFB1含量为3 μg/kg,试验2组为试验1组基础上增加0.4%脱霉剂A。试验结果可见:试验2组的试验末重比试验1组提高了11.80%,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达到115.75 g,比试验1组提高了6.81%,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和对照组在ADFI上无显著差异(P>0.05),且有增高的趋势。试验2组的料重比(F/G)为1.71,比试验1组降低了0.08,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料重比比对照组高0.04,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的死亡率为1.25%,与试验1组(8.75%)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死亡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动物试验说明在AFB1污染的饲料中添加脱霉剂A可以有效缓解AFB1对肉鸭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死亡率的影响,能够达到或超过正常水平。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AFB1对肉鸭料重比的影响,但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综合考虑三种脱霉剂的吸附效果和经济性,脱霉剂A是AFB1较为理想的脱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