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加卸荷岩石破坏机理及应用研究

来源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针对地下工程复杂的开挖加卸荷特点,利用2000kN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多功能试验机,采用与地下工程开挖真实路径相一致的试验与模拟方法,进行了岩石加载破坏试验和复杂加卸荷破坏试验,比较了加荷和卸荷不同力学条件下岩石力学性质的变化,为认识与把握开挖加卸荷条件下岩石失稳破裂机理,合理解释以开挖卸荷变化为主的岩体工程提供依据.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分析了国内外岩石复杂加卸荷试验研究的现状,指出了目前试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加、卸荷条件下岩石破坏进行试验及理论研究基础上,该文综合分析了加、卸荷条件下岩石力学参数、破坏形态、应力-应变关系、强度特征及能量变化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岩石在缺荷状态下变形破坏较常规三轴加载破坏更为发育,其破坏程度也更为严重一些,并且卸荷破坏失稳时的应力强度比加荷破坏失稳时的应力强度更低;岩样卸荷初始的围压越高,越容易发生破坏;岩样加载破坏是吸收试验机能量的过程,而岩样保持轴向变形不变的卸荷破坏不需要试验机对其做功,试件破坏是通过自身释放能量实现的.(2)基于具体岩石试样应力-应变试验曲线中的大量数据,用BP神经网络分别建立了岩石试样常规三轴加载模型与卸荷模型,模型的模拟值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为数值模拟中的本构关系更切合岩石材料的变形特征、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3)在总结各种预测岩爆方法的基础上,对卸荷引起的岩爆灾害发生机理及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岩石单轴压缩破坏状态与轻微岩爆现象较为相似,随着围压的增加,卸荷破坏状态逐渐从中等岩爆过渡到强烈以上岩爆;处于三轴应力状态的岩体,某一方向的应力突然降低,造成岩石在较低应力状态下破坏,那么原岩储存的弹性应变能将对外释放,进而可能引起岩爆;在地下工程的施工开挖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施工速度,控制围岩的位移来减缓或降低岩爆的发生.
其他文献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结构所承受的水平荷载(主要包括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迅速增大,为了满足结构安全度和舒适度的要求,如果按照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往往需要
本论文成功地研制开发了铁路路基排水用地CAD系统(YDPSCAD),它是继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项目的平面设计系统、纵断面设计系统和横断面设计系统之后的又一铁路线路设计子系统。
隔震是地震控制中比较有效的途径,其原理就是隔离地震对建筑结构的作用。隔震体系通常设置在结构底部,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通过隔震体系隔离地震波向上部结构的输入,延长结构
地下水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据统计90﹪以上的边坡破坏与地下水的作用有关,中国长江三峡区大多数滑坡都是以降雨下渗引起的地下水状态变化为直接诱导因素.研究
本文为了掌握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组合作用,通过设计对比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进行了如下研究:根据试验现象,分析了新型组合梁的破坏形态以及混凝土暗梁作为新型抗剪连
对于人防地下室,结构与土体之间相互作用很复杂,加之战况时的动力爆破荷载作用,使结构的受力计算不同于常规结构.就目前为止,对于该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诸多的实验与研究,但
该文主要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抗压疲劳性能及高性能混凝土简支梁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弯疲劳性能.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静力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静力抗压强度的概率分布,
论文采用数字图像测量系统进行模型参数的研究。模型选用非线性模型中的Duncan-Chang模型和弹塑性模型中的南水模型,它们在岩土工程界为人们所熟知和广泛应用,但是工程经验表明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空间网壳结构被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大跨度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随着跨度的增加,网壳结构由于脉动风引起风致振动效应越来越引起工程设计者的关注.
上海城市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其主要标志之一即是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