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脂质体和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其经皮给药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黄色色素,作为天然的植物提取物,其来源广、毒性低,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但姜黄素体外稳定性差,口服易被胃肠道和肝脏代谢而使其生物利用度极低,从而影响其药效的发挥。经皮给药途径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具有如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方便给药等优点,因此考虑将姜黄素制备成经皮给药制剂,用于皮肤炎症、皮肤肿瘤和癌症皮肤转移等皮肤疾病的治疗。但由于姜黄素本身脂溶性强的特点和受到角质层屏障的限制,姜黄素透皮制剂的研究也将是一大挑战。脂质体作为一种常用的经皮给药载体,可以促进药物的皮肤渗透性和皮内滞留量。因此,本文将以脂质体为姜黄素透皮给药载体,并将其制备成凝胶剂,进行经皮给药研究,利用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促进姜黄素的皮肤渗透和皮内滞留,这对于姜黄素在皮肤局部或深层组织发挥药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处方前研究。建立了姜黄素的分析方法,通过方法学考察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靠;考察了姜黄素在不同溶媒体系中的溶解度,确定了姜黄素体外释放和透皮实验的接收介质为20%乙醇和0.5%吐温80的混合溶液;运用软件预测了姜黄素的油水分配系数,并根据其分子量和油水分配系数,从理论上预测了其体外经皮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姜黄素本身的经皮渗透性较差,需要通过相应的剂型进行改善;考察了姜黄素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24 h内,姜黄素在50℃和60℃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在pH为5.0、6.5、7.0条件下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而在pH为7.8-8.0的条件下有明显降解的趋势。  二、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和评价。选择了微柱离心法为姜黄素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并以包封率为指标,筛选了姜黄素的制备工艺;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了处方优化,得到优化工艺为氯仿为有机溶剂,水合温度60℃,水合时间30 min,超声功率80 W,超声时间180 s,最佳处方为姜黄素用量10 mg,磷脂用量200 mg,胆固醇用量20 mg,吐温80用量20 mg,5 mL pH6.5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水合介质;以此工艺和处方比例分别制备了姜黄素大豆磷脂脂质体、姜黄素蛋黄磷脂脂质体和姜黄素氢化大豆磷脂脂质体,采用透射电镜,马尔文粒径测定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其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姜黄素大豆磷脂、蛋黄磷脂和氢化磷脂脂质体形态相似,均为类圆形,粒径分别为102.4±2.2、109.1±4.9和117.4±4.6 nm,多分散性指数分别为0.247±0.028、0.261±0.013和0.279±0.039,电位分别为-12.9±1.4、-11.9±2.0和-10.4±2.7 mv,包封率分别为(82.32±3.91)%、(81.59±2.38)%和(80.77±4.12)%;DSC的结果说明三种脂质体中脂质膜均与姜黄素发生了相互作用,存在形式均发生了变化;脂质体的释放结果表明,姜黄素氢化磷脂脂质体的释放较慢,其释放速度仅为姜黄素大豆磷脂和蛋黄磷脂脂质体释放速度的1/2,推测与脂质膜的流动性有关;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4℃条件下,三种脂质体在90天内未出现聚集和明显的药物渗漏现象。  三、姜黄素脂质体的体外透皮研究和抗肿瘤活性评价。采用Franz扩散池,以单位面积皮肤累计渗透量和滞留量为指标考察了姜黄素脂质体离体经皮扩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姜黄素脂质体的皮肤累计渗透量和滞留量均显著高于姜黄素溶液(累计渗透量:12.56μg·cm-2,滞留量:1.49μg·cm-2),说明脂质体作为姜黄素的透皮载体,能增强其经皮渗透性能。此外,随着脂质体粒径减小(400-100 nm),姜黄素皮肤累计渗透量和滞留量随之增大(累计渗透量:23.26-34.65μg·cm-2,滞留量:3.11-5.49μg·cm-2);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1.0-2.0μg·mL-1),姜黄素的皮肤累计渗透量和滞留量也随之增大(累计渗透量:21.53-34.05μg·cm-2,滞留量:4.02-5.37μg·cm-2);与姜黄素氢化磷脂脂质体(累计渗透量:21.87μg·cm-2,滞留量:3.32μg·cm-2)相比,大豆磷脂脂质体(累计渗透量:34.84μg·cm-2,滞留量:5.66μg·cm-2)和蛋黄磷脂脂质体(累计渗透量:31.97μg·cm-2,滞留量:5.23μg·cm-2)更利于增强药物的透皮性能。以B16BL6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姜黄素脂质体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脂质体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优于姜黄素溶液(IC50值为22.42μg·mL-1);且不同磷脂组成的姜黄素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有差异,与氢化磷脂脂质体相比(IC50值为14.04μg·mL-1),大豆磷脂脂质体(IC50值为10.02μg·mL-1)和蛋黄磷脂脂质体(IC50值为11.35μg·mL-1)显示出了更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四、姜黄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和体外透皮研究。在以上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选择姜黄素大豆磷脂脂质体制备成凝胶剂。以姜黄素的皮肤累计渗透量和滞留量为指标,从卡波姆、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筛选得卡波姆为姜黄素脂质体的凝胶基质,并进一步筛选了基质浓度及化学促渗剂,最终选择1%卡波姆为凝胶基质联合2%氮酮和2%薄荷醇为促渗剂制备姜黄素脂质体凝胶(含姜黄素1 mg·g-1)。透皮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脂质体凝胶剂的皮肤累计渗透量(87.38μg·cm-2)和皮肤滞留量(13.44μg·cm-2)水平均优于普通凝胶制剂(累计渗透量:32.07μg·cm-2,滞留量:4.16μg·cm-2)。脂质体凝胶的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在3个月内其稳定性良好。  五、姜黄素脂质体凝胶的体内药效学评价。采用B16BL6小鼠黑色素瘤模型,以肿瘤抑制率为指标,考察了姜黄素脂质体凝胶剂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脂质体凝胶剂对小鼠黑色素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为(43.6±3.6)%,与姜黄素普通凝胶剂相比升高了1.74倍。  本研究通过透皮给药途径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代谢对姜黄素的影响,采用脂质体凝胶剂显著提高了姜黄素的皮肤渗透量和滞留量,有利于姜黄素以经皮给药方式治疗皮肤癌症和癌症皮肤转移性病变,为该类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前期实验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解题思路,顾名思义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教师长期对数学内容和思想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数学观点,如建模思想、统计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一道数学题某一类题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学会从一道题目中提炼学习方法,触类旁通地掌握会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经常自我总结反思,提高高中数学解题的准确率。  关键词: 高中
摘 要: 转化思想是高中数学中应用最多、涉及最广的数学思想,它是把一种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种研究对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数学教学和学习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本文旨在通过其在教学中的点滴运用,引起广大教师对这一重要思想的广泛关注,并有意识地使用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转化策略 数学教学 运用效果  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
期刊
摘 要: 传统师本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学生思维发展,降低学生学习激情。新时期高中数学需正视学生主体性,采取科学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以此提升教学实效。鉴于此,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通过阐释学生主体性发挥之意义,论述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主体性施展之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学生主体 教学实效  一、学生主体性之意义  1.学生主体性发挥是激发学习激情之索引。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学习之
摘 要: 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文章结合实例,探究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导入 导入方法  一、以旧引新导入法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数学教师在
摘 要: 要想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必须从三方面思考和实践。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需促其积极主动;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需促其积极活泼;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需促其积极碰撞。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主动建构 思维活泼 思维碰撞  数学教学需要学生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我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进行以下三方面思考和实践。  一、引发学生数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种不同的改革模式正逐步映入人们的眼帘。以任务单为载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实现新课标中“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目标是非常有效的。作为载体的任务单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根基,只有有了牢固的根基,才能确保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到有的放矢。“从目标入手”,任务为目标服务,只有任务单中的每一个任务都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使任务单张弛有度,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