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一种全身疾病,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化疗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延缓疾病的进展,但是在带来获益的同时,化疗也会造成一系列的毒副作用,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能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尤其是对增殖较快的血细胞的损害更大,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使骨髓造血细胞受到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症等情况发生。2003年12月6日,国际乳腺癌研讨会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召开,国际著名乳腺癌研究组(BCIRG)研究结果证实:CAT方案作为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较常规标准化疗方案具有明显更佳的5年生存结果,该方案能使乳腺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0%,癌症复发率降低28%。在NCCN指南上,CE(A)T方案成为腋淋巴结阳性患者的推荐选择方案,该方案的近期毒性主要表现在严重骨髓抑制方面。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可增加患者感染风险,甚至导致化疗延期或被迫停止,目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主要手段是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但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发热、局部反应、感冒样症状、骨肌肉疼痛和皮疹等,甚至出现休克、幼稚细胞增加、急性肾衰竭、严重过敏、诱发心、脑、肺梗死等严重不良反应,亦有报道指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所致类白血病反应以及导致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病例,此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费用昂贵,对于化疗后长期白细胞低下但尚无使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指征的患者,缺乏长期而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讨补肾健脾方对乳腺癌CE(A)T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leucopenia, CIL)的影响,观察中医药对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寻找改善白细胞减少症更稳定、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及途径,以期得到一种简、便、效、廉的方法,进而推广至临床运用。对象与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乳腺癌进行CE(A)T方案化疗的患者进行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根据文献研究,设计观察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补肾健脾方,对照组则不服用补肾健脾方,观察血液分析中的白细胞计数变化,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30例,年龄36岁-55岁,年龄:(x±s)43.97±5.35岁,其中40岁以下10例,40-49岁17例,50-55岁3例。病理分型上,浸润性导管癌为29例,占96.7%,浸润性小叶癌1例,占3.3%,分期以Ⅱ期及Ⅲ期为主,分别为15例,分化程度上:Ⅱ级分化及Ⅲ级分化分布为15例。经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计数治疗第7天、第14天与第20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第7天与第14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第14天数值较第7天有所下降,第14天与第20天及第7天与第20天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比较结果:第7天时治疗组白细胞数值低于对照组,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第14天治疗组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第20天治疗组数值稍高于对照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此外,化疗疗程与白细胞减少症分度及疗效分布的比较上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补肾健脾方用于治疗乳腺癌CE(A)T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明显提高白细胞计数水平,且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计数水平上升稳定,疗效稳定。2)使用补肾健脾方的患者其欣粒生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发热、出血等症状,由此说明使用补肾健脾方进行治疗,副反应少,病情平稳,患者不适感减轻。3)化疗疗程与白细胞减少症分度及疗效分布的比较上结果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