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主题的嬗变:从《刚下船的人》到《黄面孔》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籍华裔作家的代表,黄哲伦从未停止过对华裔身份建构主题的探讨。他的处女作《刚下船的人》(1979)与代表作《黄面孔》(2007)分别反映了他在不同历史背景时期对族裔身份归属问题的思考。
  目前,学界对这两部作品的研究集中在文化符号的应用,对这两部作品中的身份主题的研究较为匮乏,还有待深入系统地研究。本文借助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理论中的编码概念分析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在不同背景下面临的不同身份危机及产生原因,旨在说明主流群体将自己的政治意识利用语言编码,为华裔群体建构成了不同的身份,试图操纵华裔形象的建构。《刚下船的人》中,以戴尔为代表的二代移民即使不断努力试图被主流接纳,但仍被编码在主流之外,为了证明自己的美国身份,只能将种族偏见转移给新移民。而在《黄面孔》中,主人公的身份不断被改写,经历了从“模范少数族裔”到“真正的敌人”的转变。尽管与《刚下船的人》一样面临身份危机,《黄面孔》的主人公更力求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以应对危机、脱离困境。因此,本文结合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中混杂性与第三空间的相关思想分析了《黄面孔》中被主流编码的个体是如何建构一个混杂的“第三空间”,找到属于华裔群体的文化身份并与其他群体和谐共处。本文通过对《刚下船的人》和《黄面孔》中不同类型身份危机、身份危机的产生原因与主人公应对策略的分析,揭示了黄哲伦创作中身份主题的嬗变。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黄哲伦不同时期作品中身份主题嬗变的原因,并得出以下结论:国际局势的不稳定、华裔社区的变迁与黄哲伦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使他不再徘徊于两种文化之间。身份主题的嬗变说明作家逐步认识到文化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成长在双重文化背景的华裔群体来说,同时拥有中、美两种文化身份是不矛盾的,不能只一味追求中国性或美国性,而是要建构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身份。
其他文献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过人来建设和运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才能得到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区别,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该文首先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李碧华是当代香港文坛上大名鼎鼎的才女,素有“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誉。她擅长将女性角色置于极端的场景,书写抵死缠绵的两性情感。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奇幻诡谲的氛围颇受大众喜爱,同时其小说蕴含的独特内涵和深刻主题使她和其他言情小说家区别开来,为广大学者欣赏。纵观李碧华的小说不难发现,她的绝大多数小说以女性的生存空间和奇幻的异度空间为依托,展示出作家对女性命运和香港身份的关怀。本论文试图通过对李碧华小说中女性
学位
文学文本的主题是熔铸于艺术形象之中的审美意识。对文学作品主题的研究就是对作家观察生活、反映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所体现的审美认知、审美价值的研究。对作家创作的主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作家的创作轨迹及其审美取向,为作家的成长与创作的成熟,提供有益参照与借鉴。徐则臣文学创作成果丰硕,频频获奖,被批评家誉为我国70后作家群体的领军人。本论文运用文本细读法和对比研究法对徐则臣的创作进行研究。  第一章主要围绕着
学位
清华简是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重要的战国中晚期楚系竹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自2010年至2018年共发布《书》类文献14篇。目前从《书》类文献角度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以清华简《书》类文献《说文》未见字为研究对象,收集诸家释读意见,并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其字形进行考察。  本文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绪论部分交待清华简的研究现状、《说文》与古文字材料对比研究的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材料
学位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是战国末期一部非常重要的史料,它的出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出土至今,学者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对目前学界关於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注释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并且按照一定的体例,形成了比较全面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集注。  本文共分为绪论、上编、中编、下编四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
在历史时空的坐标轴上,元代有着独特的位置。作为唐宋与明清之间的引桥,有元一代的文化既传承今古,整合夷夏,又独树一帜,自成气韵。  立足于元代诗歌批评、元代诗歌理论与元代诗歌创作实践,参照百年元代诗学研究得失缺漏,《元代诗学研究》将以元代诗学中宗宋、尊唐、性情诗学思潮的历时性承传演进为纵线,以元代诗学共时性的区域分布为横线,通过对《瀛奎律髓》、《唐音》、《唐才子传》、《诗法家数》、《诗法源流》等经典
学位
抒情诗是以集中抒发诗人思想感情为特征的一类诗歌。十四行诗是一种具有严格韵律的抒情诗,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则是莎翁直抒胸臆的产物,吸引了无数评论家们的注意,他们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多种角度来研究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但就诗中所蕴含张力特质而言,似乎仍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本文尝试将张力理论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相结合,通过文本细读和整体研究等研究方法,以挖掘其诗歌语言、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中的张力属性。
学位
单宾构式作为一种简单的语言形式,在很多语言中都可以找到。近些年来,学界对英汉单宾构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虽然前人对单宾构式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大多停留在对某一种语言的探讨,或者是对非常规单宾构式的分析,英汉单宾对比的研究寥寥无几。  鉴于研究中的诸多不足,本文借助常用语例,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全面、系统地分析英汉单宾构式的内部承继和压制。通过比较英汉单宾构式在内部承继和压制上的共性与个性,揭示两
学位
“不礼貌”研究的兴起使得语言学家越来越关注交际中频发的冲突现象,并在机构性冲突话语和日常冲突话语的研究上颇有建树。然而,上述研究似乎较少涉及网络冲突话语,而网络话语是当今网络时代重要甚至是核心的话语方式。本文以百度热帖讨论为例,揭示网络冲突的基本模式及会话特点,拟解决下列问题:  1)网络多方冲突话语的基本序列结构如何?  2)网民们主要运用哪些表达异议的策略?  3)网络会话特点如何作用于网络冲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外传统媒体和主流媒体的话语表征已有广泛的先行研究,但鲜有研究关注其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如何被呈现。为探究国外网民(推特用户)如何通过话语(相关推文)建构“一带一路”倡议,亦即“一带一路”相关的推文或高影响力的推特用户对“一带一路”的话语建构,本研究用推特高级搜索和Buzzsumo意见领袖搜索工具收集了2017年国外推特用户发布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热门推文,共计275条。基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