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使得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消耗的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如今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已经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2015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也已经达到了 50.5%。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将持续增强。由于产业融合的推动,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与分工专业化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趋势日趋明显。产业集聚是产业资本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过程,产业通过集聚共享市场资源、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在一定的区域实现品牌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可以节约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如今生产性服务业不断集聚,已经成为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长江经济带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均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这是国家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因而加强对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测度以及进行竞争力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定义,并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继而基于空间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区位熵对2010年到2014年我国长江经济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静态的测算,并选择上海、武汉和重庆三个重点城市作为典型案例分别定性的分析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布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评价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服务业地理集中指数总体较低(y<0.05),生产性服务业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探业属于高度集聚之外,其他行业大多处于中度集聚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地理集中指数的算术平均数为0.035,属于中度集聚水平,这说明大多数生产性服务行业在地域分布上有集中趋势。长江经济带11各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的排名,上海、江苏、浙江三省集聚竞争力排名居前三位,动力因素、市场效益、创新能力、集聚环境均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要素竞争力排名居于靠前的位置。重庆、四川、湖北、江西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排名属于第二阶梯。安徽、湖南、云南、贵州四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