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偶联剂KH560的改性及在铝合金表面的应用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wv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铝合金表面防腐处理以铬化处理为主,而且工艺非常成熟。但是,铬化处理过程中生成六价铬,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寻找一种环保的替代工艺十分迫切。因此,本文使用没食子酸(GA)改性硅烷偶联剂,用于铝合金表面防腐处理,从而实现对铬化处理工艺的完美替代。  本文在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分子链上接枝GA,利用环氧的活性与GA中的羧基反应制备GA-KH560,引入了多酚羟基羧酸GA。酚羟基不仅可以与铝合金表面络合,还可以与聚酯粉末涂料形成交联互穿网络,可以提高铝合金基材与聚酯粉末涂料的结合力,延长复合涂层的耐醋酸盐雾时间。实验研究了GA与KH560反应的最佳条件,对比了改性前后复合涂层的性能。同时还对GA-KH560硅烷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论如下:  (1)以硅烷膜-聚酯粉末涂料的复合涂层性能为标准,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以及催化剂用量对GA与KH560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即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KH560∶GA=8∶1(物质的量比),催化剂(三苯基膦)占反应物总质量的0.5%。实验还比较了KH560改性前后硅烷膜以及复合涂层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硅烷膜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耐蚀性显著提高,而复合涂层的耐醋酸盐雾时间也提高了约2.5倍。  (2)通过测试硅烷溶液电导率,发现硅烷中烷氧基水解产生大量的羟基使溶液电导率上升,随着羟基数目的增加,交联缩聚速率加快,缩聚速率逐渐大于水解速率,导致溶液电导率又呈下降趋势。文中还探讨了甲醇和乙醇对溶液稳定性的影响,证实甲醇更有利于硅烷溶液稳定。  (3)通过对硅烷膜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并综合考虑铝合金疏水性和硅烷溶液稳定性,确定了制备硅烷膜的最佳工艺条件,溶液pH=4,浓度5%,浸泡时间30 s,固化时间25min,固化温度14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硅烷膜腐蚀电流密度最低,耐蚀性最好。
其他文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高能量密度、运行温度低和稳定性能较好等优点,在航天领域、潜艇、电动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使PEMFC能够早日实现商品化生产,各国科研工作者正在致力于相关材料的研究,力图降低PEMFC成本,提高相关材料的性能。其中包括高性能Pt/C催化剂的研究、膜电极的制备。本文研究了Pt/C催化剂的浸渍还原制备方法,通过对浸渍还原法的工艺进行优化,使所制备的Pt/C催化剂
活性炭作为一种高比表面积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随着活性炭需求的增加,研究开发新型活性炭原料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芦苇和褐煤在我国资源丰富,且碳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