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位于祖国西南、云贵高原的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地区,民族问题是贵州经济文化发展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从1934年红军进入贵州,开始实施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到中国进入新时代,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巨大的发展,民族地区的民众在社会地位、生活面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需注意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总量较之发达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易地搬迁中的城市民族安置、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民族文化发展、互联网中的信息贫困等问题还阻碍着贵州的发展;外界关于民族去政治化、第二代民族政策等论断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贵州民族地区群众带来思想上、文化上的困扰。现实的需要,使得开展针对党的民族政策在贵州的实践研究,总结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解决今天的民族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几代领导集体在贵州的民族实践进行梳理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贵州实践的经验和不足,以期为新时代的贵州民族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论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相关内容。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理论渊源、历史依据和基本内容,为论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贵州的实践,分四个阶段论述,是论文研究的重点。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贵州的实践,分为帮助少数民族实现政治解放、开展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调查、促进民族关系的改善、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几个部分论述。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贵州的实践,从实行土地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开展第二次大规模的民族调查、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干部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贵州的实践,从建立健全民族法规体系、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展开、进行扶贫开发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第四阶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贵州的实践,主要是实施“大生态”、“大扶贫”、“大数据”三大发展战略。第三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贵州实践的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实践中凸显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科学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复杂性和长期性相结合、民族工作和扶贫开发密切相关等鲜明的特征。第四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贵州实践的当代价值。在学术价值方面主要表现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充实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在现实启示方面,主要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民族政策与时俱进、促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本土化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