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委员会是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产生实质上是由于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引起的代理问题的一种补救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在防治公司财务舞弊合谋问题、保证相关财务信息可靠程度、维护股东权益等层面上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维护整个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与发展。在实践中,随着作为独立第三方的注册会计师社会声誉的提升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扩张,人们逐渐倾向于信任公司外部的监督力量。然而,于2001至2002年间,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和默克公司等就相继被爆出财务造假丑闻,而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同样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琼民源、红光实业、宇通客车、银广厦等财务舞弊事件。这些接踵而至的财务舞弊行为都说明即使是作为双面独立的注册会计师也很难保持客观上的独立性,要达到在本质上就予以发现并纠正的目的必须从出现问题的源头——公司内部入手。同样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也愈发成熟,面向群体也更加全民化。为了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弥补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欠缺,人们逐渐将视角转向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审计委员会作为维护和保证信息质量传输的有力工具再次聚焦到了人们的视线之内。由于审计委员会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时间并不长,相关规范的学术研究多是引入外国文献学说或是以财务治理等为视角进行的分析,较多地以机构的完全社会身份为基础,分析审计委员会应该怎么样,而很少从相关各方的利益互动的经济人身份去探讨审计委员会实际怎么样。因此本文运用规范的写作方法,以“有限理性人”假设为出发点,主要围绕不同参与主体的交互策略行为影响,基于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去分析审计委员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手段。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选取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的文献综述总结与评述、以及全文的分析思路和框架图示;第二部分是为下文正式展开论述探讨前的基础介绍和理论阐述部分,具体包括本文所运用的博弈理论的介绍概述和为更容易展开下文问题的分析研究而建立的逻辑分析框架和理论分析的假设前提;第三部分是基于不同的股权结构特征,通过两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对审计委员会机制在不同治理模式下公司的治理动机和目标实现需求进行探讨,进而指出在这种背景下审计委员会的治理目标和导向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提出对审计委员会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再定位;第四部分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的不同模型对上述的两类企业分别进行深入的系统分析,为后续的解决方案奠定基础;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针对第四部分的分析提出改善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方法建议;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文的局限性和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