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口腔潜在恶性疾病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评价目的:对口腔潜在恶性疾病生存质量量表(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 questionnaire,OPMDQ)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并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建立OPMDQ中文版,对该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将OPMDQ进行初译、回译、质量评价、文化调适和预评估后汉化形成中文版量表。使用该量表对210例口腔潜在恶性疾病(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患者和160例健康个体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对量表的信度进行评价,另外量表的效度采用结构效度、判别效度对其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对量表的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后汉化形成OPMDQ中文版,该量表共包括4个维度,20个条目。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1.6%,共计339份。总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76,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ticient,ICC)总分值为0.84。经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显示,共提取了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7.885%,因子负荷从0.469到0.854不等,显示量表存在预期的连带关系和逻辑关系。对于量表的判别效度,OPMD患者和健康个体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MDQ中文版通过本研究中严格的性能测试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在中国OPMD患者中进一步应用。第二部分口腔白斑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目的:通过OPMDQ中文版评估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影响OLK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黏膜科就诊的50例OLK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习惯与病例组无统计学差异的50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进行OPMDQ中文版的问卷调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存质量量表得分进行比较。对OLK患者相关生存质量得分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和多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结果:OLK患者相关生存质量得分在“诊断困难”、“体格损伤和功能限制”、“心理和社会影响”、“治疗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维度以及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LK患者相关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如下:年龄、吸烟、病损大小、症状、不典型增生和病损数量与OLK患者相关生存质量得分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病损大小、症状、不典型增生是影响OLK患者相关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OLK患者相关生存质量较健康个体更差。另外,年龄较大、吸烟、病损大于200mm2、有症状、存在不典型增生会影响OLK患者的相关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