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外部形态观察与测量对采自广西北部湾地区的136只圆尾鲎与264中国鲎进行了龄期与雌雄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圆尾鲎与中国鲎不同年龄段、不同龄期、不同性别的形态及头胸甲宽度与体重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圆尾鲎与中国鲎的形态生物学差异及异速生长特性。同时通过形态解剖、组织切片和光镜技术对圆尾鲎与中国鲎消化道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重新定义了圆尾鲎与中国鲎消化道的划分,并对其消化道结构与其杂食性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头胸甲频率分布界定136只圆尾鲎样本龄期范围为7-16龄,264只中国鲎龄期范围为6-15龄,并对各龄期相对应的头胸甲宽度的范围进行了评估。其中圆尾鲎7-15龄期头胸甲宽度范围依次为:22.0-28.0mm,28.1-36.0mm,36.1-42.0mm,42.1-56.0mm,56.1-72.0mm,72.1-92.5mm,92.6-112.5mm,112.6-142.5mm,142.5-182.5mm。中国鲎6-15龄期头胸甲宽度范围依次为:20.0-25.0mm,25.1-31.0mm,31.1-38.0mm,38.1-48.0mm,48.1-60.0mm,60.1-76.0mm,76,1-94.0mm,94.1-120.5mm,120.6-151.4mm,154.6-196mm。2、圆尾鲎与中国鲎形态参数随龄期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形态比值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龄期差异,其中成鲎的头胸甲长度/腹甲长度(a/b)、背甲长/剑尾长(c/d)、第1棘刺长度/第4棘刺长度(S1/S4)比值均显著低于幼鲎,腹甲最大宽度/腹甲长度(kl/b)在圆尾鲎和中国鲎各龄期间均表现为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中国鲎得第1棘刺长度/第6棘刺长度(S1/S6)变化趋势为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3、形态比值的两性差异研究发现圆尾鲎与中国鲎的雌鲎S1/S4、S1/S6比值均显著高于雄鲎,但头胸甲最大宽度/头胸甲长度(g/a)比值为雄鲎较高。同时形态比值亦存在种间差异,表现为:圆尾鲎两性的S1/S6比值显著高于中国鲎,而a/b、k1/b、c/d及两复眼间距/头胸甲最大宽度(f/g)比值却低于中国鲎;同时圆尾鲎雄鲎S1/S4比值显著高于中国鲎雄鲎,而雌鲎间未发现此差异。4、圆尾鲎与中国鲎各年龄段、各龄期及不同龄期的雌、雄鲎头胸甲宽度与体重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Rz>0.81。异速生长曲线斜率-回归系数b(体重的log值与前体宽度的log值)均大于1,总体表现为随着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且雌鲎体重相对于头胸甲宽度的增长率大于雄鲎。5、圆尾鲎与中国鲎消化道外部及解剖形态基本相似,消化道应划分为前肠(口道、食道、前胃、幽门)、中肠和后肠(直肠、肛门)。除中肠不含几丁质层外,其他各部分均含有几丁质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消化道各部分的结构、组织形态均与其杂食性密切相关。